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仁明的意思、仁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仁明的解释

仁爱明察。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室三母》:“君子谓 太姒 ,仁明而有德。”《后汉书·郭贺传》:“百姓便之,歌曰:‘厥德仁明 郭乔卿 ,忠正朝廷上下平。’”《晋书·简文帝纪》:“子 昱 ,仁明有智度,可以虔奉宗庙。”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 杨伯子 尝为予言,士大夫清廉,便是七分人了。盖公忠仁明,皆自此生。” 清 姚鼐 《南园诗存序》:“方天子仁明,纲纪犹在。”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仁明”是一个由“仁”与“明”组合而成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仁明”指仁爱明察,包含双重特质:

二、出处与演变

  1. 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儒家经典《论语·阳货》中孔子关于“仁者”的论述,后逐渐融合“明”的智慧内涵()。
  2. 古籍引用:
    • 汉代刘向《列女传·周室三母》赞“太姒仁明而有德”()。
    • 《后汉书·郭贺传》记载百姓称颂官员“仁明”以表德政()。

三、应用场景

  1. 历史评价:多用于形容君主或官员兼具仁德与明断,如《晋书》称简文帝“仁明有智度”()。
  2. 现代引申:可泛指个人品德高尚且行事明智,适用于文学或对人物的褒扬()。

四、作为人名的寓意

“仁明”作为姓名时,寄托了“仁爱”与“智慧”的双重期许,象征德才兼备、光明磊落()。

“仁明”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道德与智慧的双重追求,既可用于历史人物品评,也可表达对个人修养的理想化描述。如需更深入的古籍例证,可参考《列女传》《后汉书》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仁明——以仁为明,以明为仁的词语

仁明,由仁和明两个字组成,意为以仁为明,以明为仁。这个词语是表达美德和智慧相辅相成的概念。

拆分部首和笔画

仁:从人(亻)和二组成,表示人的双目朝向,共有2个笔画。明:从日(日)和月(月)组成,表示阳光透过月亮照耀,共有8个笔画。

来源

《仁明》一词来源于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中的一句话:“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礼者,修也,先王之道斯为大。”其中,“亲亲为大”中的“亲”即指仁,“尊贤为大”中的“尊贤”可解为明。

繁体

《仁明》的繁体形式为「仁明」。繁体字是中国传统汉字在书写过程中的艺术形态,常见于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社区。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仁明」的写法与现代大致相同。只是在繁体字的经典版本中,字形可能会略有差异。

例句

1. 以仁为明,以明为仁,才能真正做到善良而有智慧。

2. 在面对困难时,要以仁明的心态去对待,才能解决问题。

组词

仁爱、仁人、仁心、明智、明理、明达等。

近义词

仁义、智慧、仁爱、明理等。

反义词

冷酷无情、愚笨、自私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