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信者用以占卜的器具。用玉做成蚌壳状。或以竹木制之。两片可分合,掷于地,观其俯仰,以占吉凶。《朱子语类》卷七十:“初但有占而无文,往往如今之环珓相似耳。” 清 袁枚 《新齐谐·关神断狱》:“﹝ 王 某﹞妻大惧,诬鸡为孝廉所窃,孝廉与争,无以自明,曰:‘村有 关神 庙,请往掷环珓卜之,卦阴者妇人窃,卦阳者男子窃。’”
“环珓”是一种传统占卜器具,主要用于古代民间或宗教活动中判断吉凶。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环珓由两片可分合的片状物组成,通常呈蚌壳状。占卜时将其掷于地面,通过观察两片的俯仰状态(如正反组合)来推测吉凶。
材质与形制
早期多用玉制成,后逐渐出现竹木材质。其形制模仿蚌壳,两片内侧平整,外侧圆凸,便于投掷后形成不同组合。
使用方法
占卜者将环珓合拢后抛掷,落地后可能出现三种结果:
历史记载
宋代《朱子语类》提到其早期形式“有占而无文”,清代袁枚《新齐谐》中也有相关记载,说明其使用延续时间较长。
文化意义
作为古代占卜文化的物质载体,环珓反映了民间信仰中对自然征兆的解读方式,现代在部分地区的庙宇或民俗活动中仍有保留。
注:、3中提到的“环瑱”为古代玉制耳饰,与“环珓”无直接关联,需注意区分。
环珓,古代汉字,《说文解字》解释为“玉环也”。它是由“环”和“珓”两个字组成,形状优美,寓意美好。
根据部首拆分,“环”字的部首是“玉”,表示与玉石相关;“珓”字的部首是“王”,表示与王室、尊贵相关。根据笔画来算,“环”字有8画,“珓”字有9画。
环珓这个词最早见于《说文解字》这本古代字书,是一种形容玉石饰品的词汇,用来形容玉环的美丽。
环珓的繁体字是「環璋」,形状更为华丽。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有一些变化。环珓这个词的古时候写法是「環佺」。古代的字体更为简练,犹如艺术品一般。
1. 她戴上了一枚环珓,在阳光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2. 这个古井的梯几上摆放着一排环珓,散发着古朴的气息。
1. 环形:形容呈环状的。
2. 珓琅:形容宝石的美丽。
3. 环境:指周围的自然和人造条件。
玉环、玉璧。
普通、平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