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熟帛。谓煮练过的帛。《仪礼·士丧礼》:“掩练帛,广终幅,长五尺,析其末。” 胡培翚 正义:“练帛:熟帛。”
(2).大帛。谓粗疏之缯帛。《墨子·兼爱中》:“昔者 晋文公 好士之恶衣,故 文公 之臣,皆……练帛之冠。” 孙诒让 间诂:“练帛,盖即大帛。” 汉 刘向 《说苑·反质》:“﹝ 齐桓公 ﹞於是更制练帛之衣,大白之冠。朝一年而 齐国 俭也。”
“练帛”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熟帛
指经过煮练处理的丝织品,质地更柔软洁白。这一用法常见于古代礼仪文献,例如《仪礼·士丧礼》中记载“掩练帛,广终幅,长五尺”,胡培翚注疏明确提到“练帛”即熟帛。
粗帛
另一种解释指未精细加工的粗疏缯帛,例如《墨子·兼爱中》记载晋文公的臣子佩戴“练帛之冠”,孙诒让考证认为“练帛”即大帛(粗帛)。
需注意,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修炼品德”的成语,但此说法缺乏文献依据,可能是误传。综合权威古籍注释,“练帛”应回归其本义,即与丝织品加工相关的具体名词。
《练帛》是一个成语,意指将丝绸练制成薄而坚韧的纺织品。这个词汇的含义也可以引申为努力练习、修炼。
《练帛》这个词包含了两个部首:织部和巴部。
织部(纟)代表“丝”,巴部(己)代表“弓”。它们分别有3个和2个笔画。
《练帛》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宗伯·典辞》中,原本是描述古代典礼中用以收纳祭品的帛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慢慢演变为努力修炼、勤奋学习的意义。
在繁体字中,练帛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在古代汉字中,通常用象形的方式来表示事物。练帛的古代写法为“疋”(yì)和“百”(bǎi)。
疋是表示绢或丝绸的象形字,它形状类似于一个纺锤,是将来可能的纺织工具。百是表示细长布帛的象形字,形状类似于一个细长的布帛。
1. 他每天练帛,终于在音乐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 努力练帛,才能在学业上有所突破。
3. 这位运动员靠着不懈的练习和练帛,打破了自己的个人纪录。
1. 练功:指修习武术或技艺。
2. 练习:指反复操练、增加熟练度。
3. 练手:指通过做某事来增加技能和经验。
1. 锻炼:指通过体育运动或其他方式来增强身体素质。
2. 刻苦:指勤奋努力、不辞劳苦的状态。
3. 勤学:指努力学习、努力进取。
懒惰:指不肯动手工作或努力的状态。
敷衍:指不认真对待、马虎应对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