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vince and county in ancient times] 古代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
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郡县苦秦吏。——《史记·陈涉世家》
定东南郡县。——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郡和县的并称。郡县之名,初见于 周 。 秦始皇 统一 中国 ,分国内为三十六郡,为郡县政治之始, 汉 初封建制与郡县制并行,其后郡县遂成常制。《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魏书·崔浩传》:“若无水草,何以畜牧?又 汉 人为居,终不於无水草之地筑城郭、立郡县也。” 明 解缙 《送刘绣衣按交阯》诗:“城郭新开 秦 郡县,山河原是 汉 金汤。”亦谓设置郡县。《新五代史·职方考》:“呜呼,自 三代 以上莫不分土而治也。后世鉴古矫失,始郡县天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且 安南 自 五季 以来……前代曾郡县其地,反侧无常,不足厪南顾之忧乃允其请。”
“郡县”是中国古代实行的两级地方行政单位,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成型于秦汉,成为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从定义、历史发展、结构特点、作用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郡县”是“郡”和“县”的合称,代表古代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行政体系。其中:
“郡县”不仅是一套行政管理制度,更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从分封走向集权的关键转折,其影响延续至今。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演变细节,可查看来源网页(如、等)。
郡县是指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也可以指现代中国的中小城市或区县。在古代,郡县是大致相当于州或县的行政单位。
郡(jùn):由⺵(方)和⺍(月)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9个笔画。
县(xiàn):由⺺(豕)和囗(口)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7个笔画。
郡县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原本是周官制度中的行政区划。郡是指中央政府派出的官员所辖区域,而县是郡下设的行政单位。
在繁体字中,郡和县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郡县的汉字写作「郡邑」。郡的写法为「⺍月方」,县的写法为「⺺⺍豕」。
1. 郡县之间的税收和资源分配在历史上非常重要。
2. 他来自一个小县城,在大城市生活感到陌生。
组词:地级市、乡镇、城市、村庄、乡村
近义词:市、州、区
反义词:国、省、洲
把竿白发郎官百谷百姓避迹插翅难逃朝听茶旗赤淋淋戳包儿处心积虑麤丑存取豆莝队形方便面凤响赴死如归贡助锅灰好头横标灰土荤菜胡揑怪锦肠景状金灶巨轮开墒牢落陆离两歧灵威仰流羽旅进旅退没空铭刻麑鹿旁溢盘蛇毰毸披房巧倕憔迫青春期跧窜人身自由乳床散滞奢侈水涯属篇陶范天官外物味谏下台惜财如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