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京的意思、三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京的解释

(1).古代都市 西京 、 东京 、 北京 的合称。 唐 以 雍州 为 西京 , 河南 为 东京 , 太原 为 北京 。 唐 李白 《秋日于太原南栅饯尹少公应举赴上都序》:“天王三京, 北都 居一。” 王琦 注:“三京,谓 西京 、 东京 、 北京 也。”

(2).古代都市 西京 、 东京 、 北京 的合称。 宋 以 大名 为 北京 , 开封 为 东京 , 洛阳 为 西京 。《宋史·仁宗纪二》:“﹝ 康定 元年六月﹞甲午,降三京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 清 李赓芸 《炳烛编》卷四:“謁 宋 李忠定 祠,祠东壁有石刻云:‘不愁芒屨长南謫,满愿灵旗助北征;酹彻一桮揩泪眼,烟云何处是三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京"作为历史地理专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主要有三重含义:

一、唐代三大都城体系 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唐代实行"三京制":东京洛阳(今河南洛阳)、西京长安(今陕西西安)、北京太原(今山西太原)构成国家行政中枢。该制度始于开元十一年(723年)唐玄宗诏令,太原升格为北都,形成"三京鼎立"的政治格局(来源:《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

二、辽代行政区划建制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指出,辽代设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县)、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西南),构成北方政权的核心统治区。这种建制在《辽史·地理志》中有明确记载,反映了契丹政权汉化的行政管理体系(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2005年版)。

三、金代特殊建制 金天眷元年(1138年)改辽阳府为东京,与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北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共同构成东北地区的军政中心。这一建制在《金史·地理志》中记载为应对蒙古压力而设立的防御型都城体系(来源:《金史校注》2015年中华书局版)。

该词在文学作品中常作为历史意象出现,如李白《秋夜独坐怀故山》"三京尘浩浩"之句,即指唐代三京的繁华盛景。现代考古发现显示,三京遗址群集中体现了7-13世纪东亚都城营建技术的最高成就(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报告集》)。

网络扩展解释

“三京”是古代对不同时期都城体系的合称,具体含义因朝代而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唐代的“三京”

  1. 构成

    • 西京:雍州(今陕西西安),即长安,为唐朝政治中心。
    • 东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是唐朝经济和文化重镇。
    • 北京: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因李唐起兵于此,被尊为“北都”。
  2. 文献例证
    李白在《秋日于太原南栅饯尹少公应举赴上都序》中提及“天王三京,北都居一”,王琦注明确认三京为西京、东京、北京。

二、宋代的“三京”

  1. 构成

    • 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北宋都城。
    • 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保留前朝地位,为重要陪都。
    • 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因地理位置重要被定为陪都。
  2. 历史背景
    北宋在康定元年(1040年)曾对三京囚犯减刑,见于《宋史·仁宗纪》。

三、其他时期的“三京”

明代和清代亦有类似都城体系,但“三京”一词多指唐、宋两代。例如,明代以北京顺天府、南京应天府为两京,清代则包括北京和盛京(沈阳)。

“三京”是古代多京制下的都城合称,需结合具体朝代理解。唐代以长安、洛阳、太原为核心,北宋则以开封、洛阳、大名为三京。更多细节可参考历史文献或权威辞典。

别人正在浏览...

阿谄榜青户八旗制度巴依誖谬变辞边壤不夺时采僚残溜场私踔善貂珥跌跌定例独行踽踽坊郭合竹红衰翠减红羊劫皇统讲念酱紫缄题交番桀骜自恃积满积郁捐甲啃声袴鞾类龟乱砍乱片子啰苏莫此为甚内家妆驽钝庞大屁事青山一发倾诱肉食色府煞鬼审处神武挂冠书读五车天机不可泄漏梯橙铁缠矟突地尉候无平不颇瑕垢销魂夺魄效益工资邪不伐正泻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