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四摄的意思、四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四摄的解释

佛教语。谓菩萨为摄受众生归依佛法而常行的四事。布施摄:惠以财物、佛法等;爱语摄:善言慰喻;利行摄:行善利人;同事摄:分身示现,随机教化。语本《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闻持品》:“是诸菩萨行菩萨道时,以四事摄无量百千众生,所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唐 道绰 《安乐集》卷下:“此念佛三昧即具一切四摄六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四摄是佛教术语,指菩萨为摄受众生、使其生起亲爱之心而采取的四种修行方法,最早见于《阿毗达磨集论》等经典。根据《佛学大辞典》及《丁福保佛学大辞典》释义,四摄包含以下内容:

  1. 布施摄

    以财物、佛法或无畏施予众生,消除其困苦,建立信任。此摄法强调“财施、法施、无畏施”三者的统一,尤其以法施为根本,帮助众生脱离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匮乏(来源:《佛学大辞典》)。

  2. 爱语摄

    以慈悲柔言语随顺众生根性,宣说正法。爱语并非谄媚,而是根据对方接受能力,用鼓励、劝诫等方式引导其向善(来源:《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3. 利行摄

    身口意皆行善业,以身作则利益众生,例如助人解决难题或示范正直品行。此摄法注重“自利利他”的实践统一性(来源:《佛学大辞典》)。

  4. 同事摄

    深入众生所处环境,与其共事并感同身受,以此契机教化。例如观世音菩萨“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即同事摄的典型体现(来源:《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四摄作为大乘菩萨道的重要实践纲领,体现了佛教“自觉觉他”的核心精神,其理论体系在《瑜伽师地论》《大智度论》中均有系统阐释。

网络扩展解释

“四摄”是佛教术语,指菩萨为度化众生、引导其亲近佛法而采用的四种方法,包括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一概念在佛教经典如《法界次第》《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等中均有阐述。以下是具体解释:

1.布施(Dāna)

2.爱语(Peyyavajja)

3.利行(Atthacariyā)

4.同事(Samānattatā)

补充说明

如需更深入的佛学探讨,可参考《法界次第》《维摩经》等经典,或查阅佛教权威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拜位笔供车过腹痛出告反面除灭楚组从侄得按地县级栋鄂斗蚁堆簇塠阜顿军恶衣薄食锋手怫悦改行绠短绝泉公朱鸿郄陂怀寄黄金骨黄牛峡护结矫行洁斋禁黜进入狷介驹齿均权客兵兰兆凉斋灵凤灵畤龙湫蠦蜰萝藦明如指掌牧曹木鹞内大臣泞滞弄死顷心渠犂石床尸鸠之平菽水俟力伐肆业遂迷不寤天生尤物土户五谷不分误教相率析精剖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