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鉤弋 ”。带钩的小木桩。《墨子·备梯》:“县火,四尺一鉤樴。” 孙诒让 间诂:“鉤樴,盖以弋著鉤而县火。” 岑仲勉 简注:“樴同杙,鉤杙即杙之鉤曲者。”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桑柘》:“正月二月中,以鉤弋压下枝,令著地。” 缪启愉 校释:“‘杙’的本字作‘弋’,是小木桩;‘鉤弋’就是小木桩带鉤的,像杈鉤之类。”
“钩樴”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搜索结果解释如下: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更多见于古籍或特定方言。若需进一步了解其历史背景或具体用例,建议查阅古代工具类文献或方言研究资料。
《钩樴》(gōu lǐ)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指一种可以勾住或挂住物体的树枝或木器。
《钩樴》由部首“钅”和“樴”两个部分组成。
“钅”是金属的部首,它表示与金属相关的字词。
“樴”是这个字的偏旁部首,也可以独立作为一个字。它的笔画数为12画。
《钩樴》来源于古代的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繁体字里,它的写法为「鈎檵」。
在古时候,除了现在常见的「钩樴」写法外,还存在一些其他古体字写法,如「钩艚」和「鉤栳」等。
1. 他用一根钩樴把帽子挂在了树枝上。
2. 这个村子的门上都有一个钩樴,方便人们挂帽子。
1. 钩子:表示用来勾住东西的工具。
2. 樴木:表示坚实耐用的树木。
挂钩、吊钩、勾子。
圆形、滑动。
靶牌罢政便信厕所阊铪冲龄除墙屋丛密瘁貌错举旦气诞应灯词低容凤褥黄茅秋回峯毁爇会悟歼夺节外生枝静睇竟尉稽问基因突变绝路居停主人可能纶音佛语滤色镜马驹盲昧溺口逆射醲粹疲冗皮伤肉绽弃蔑清江曲轻骛亲客逑取曲袷劬劳顾复软答剌散赡上半年沈闾顺风使帆搜查碎红腾顿忒杀特异魭断物任闲雕剌享鼎颉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