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弃人的意思、弃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弃人的解释

(1).被遗弃的人;废人。《老子》:“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汉 贾谊 《新书·春秋》:“君亦使君之贵优,将君之爱鹤,以为君战矣。我儕弃人也,安能守战?” 明 归有光 《圣人之心公天下》:“彼世之瞽者、刖者、宫者,莫不以为弃人也。” 清 尤侗 《南陈北李》诗:“ 南京 有一 陈 ,太学无弃人; 北京 有一 李 ,太学多端士。”

(2).指因罪被流放的人。《管子·问》:“问国之弃人,何族之子弟也。” 尹知章 注:“弃人,谓有过不齿,投之四裔者也。”

(3).遗弃人才。《左传·昭公元年》:“ 莒展 之不立,弃人也夫!人可弃乎?”

(4).失去人心。《国语·晋语一》:“今不据其安,不可谓能谋;行之以齿牙,不可谓得人……弃人失谋,天亦不赞。” 韦昭 注:“行之以齿牙为弃人,不据其安为失谋。少族多敌,故天不赞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弃人(qì rén)在汉语中有两层主要含义:

一、指被遗弃或忽视的人 《汉语大词典》解释为"遭人唾弃者",多指因德行缺失或能力不足而被社会边缘化的群体。如《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中的用法,强调不应放弃任何个体。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常与"弃物"对举,体现传统哲学中的人文关怀。

二、指抛弃人才的行为 《古代汉语词典》收录其引申义为"遗弃人才",多用于政治语境。《荀子·君道》"材人,愿悫拘录,计数纤啬而无敢遗丧,是官人使吏之材也……无弃者,君子之所精也"即批评当权者不识人才的现象。这种用法常见于诸子百家讨论用人之道的篇章。

现代汉语中该词使用频率较低,但在研究古代文献、哲学思想时仍具重要语义价值。当代学者王力在《汉语史稿》中指出,该词的语义演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本思想"与"实用主义"的价值冲突。

网络扩展解释

“弃人”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包含以下四类解释:

1.被遗弃的人或废人

指因能力不足、地位低下或道德问题而被社会或他人抛弃的人。例如《老子》中提到“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强调圣人不放弃任何人。

2.因罪被流放的人

古代指因犯罪被放逐至偏远地区的人。如《管子·问》中记载“弃人”为“有过不齿,投之四裔者”。

3.遗弃人才

指忽视或浪费人才的行为。例如《左传·昭公元年》批评莒国不立贤才,称“弃人也夫”。

4.失去人心

表示统治者或领导者因失德而丧失民众支持。《国语·晋语一》提到“今不据其安,不可谓能谋”即暗含此意。


补充说明: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出处,可参考《老子》《左传》等文献或权威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攘鼻尖并威偶势采香径尘沙劫痴定赤煦煦楚灼窜贬麤璺趸数方古放账芳罇发言权封建主分遣付之一炬横侈接触积分跽跗惊魂不定济私拷治旷望昆戎廉谨灵牌厘损龙棚吕梁马伏埋葬铓颖毛牛没遭磨拏云握雾蓬阙片云遮顶漂母飧前所未有七孔生烟热膨胀撒货深味诗声市垣守固霜霏殊伦肆奢松竹素威瓦尊帷牀瓮牖项圈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