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陈的意思、汩陈的详细解释
汩陈的解释
错乱陈列。《书·洪范》:“ 鯀 陻洪水,汩陈其五行。”《新五代史·司天考》:“自 唐 之季,凡歷数朝。乱日失天,垂将百载。天之历数,汩陈而已。” 宋 范成大 《自箴》诗:“俗物汩陈大好,家奴倒迕何诛。” 清 龚自珍 《与江子屏笺》:“ 汉 人有一种风气,与经无与,而附於经,谬以 裨灶 、 梓慎 之言为经,因以汩陈五行,矫诬上帝为説经,《大易》、《洪范》,身无完肤,虽 刘向 亦不免。”
词语分解
- 汩的解释 汩 ǔ 水流的样子:汩流(急流)。汩汩(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 治理,疏通:决汩九川。 扰乱:“天公岂物欺,若此汩时序”。 涌出的泉水。 沉没(?):汩没(?)。 汩 ù 迅疾的样子:悲风汩起。
- 陈的解释 陈 (陳) é 排列,摆设:陈列。陈兵。 述说:陈述。陈情。详陈。陈诉。陈说。 旧的,时间久的:陈旧。陈腐。陈醋。推陈出新。陈陈相因。陈迹。陈皮。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中国朝代名
专业解析
汩陈(gǔ chén)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最早见于《尚书·洪范》,其含义需从字形、字义及经典语境综合解析:
一、字义溯源
- “汩”(gǔ)
《说文解字》释为“治水也”,但在此语境中取“扰乱、混乱”之意。段玉裁注:“汩本训乱,如乱流曰汩。”其字形从“水”从“曰”,暗示水流紊乱之象 。
- “陈”(chén)
本义为“陈列、布列”,引申为规律性排列。《尔雅·释诂》:“陈,列也。”此处指“五行”的自然秩序 。
- 复合义
“汩陈”即“扰乱既定的秩序”,特指破坏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天然法则。
二、经典用例解析
《尚书·洪范》载:“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
- 孔颖达疏:“言鲧塞洪水而逆行,错乱五行之性。”指鲧用堵塞之法治水,违背水性,导致五行秩序紊乱 。
- 哲学内涵:古人将五行视为宇宙运行规律,“汩陈”暗喻对人类对自然法则的破坏,引申为对天道秩序的颠覆。
三、权威辞书释义
- 《汉语大词典》
释为“错乱陈列”,强调对事物固有规律的干扰 。
- 《故训汇纂》
引清代王引之《经义述闻》:“汩,乱也;陈,列也。言乱其五行之列。”
四、现代应用
该词今多用于学术语境,如哲学史、环境伦理学中,批判人类对自然秩序的破坏行为,具有鲜明的文化隐喻色彩。
参考文献来源: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 《尔雅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 孔颖达《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整理本)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汩陈”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错乱陈列”,多用于描述事物或理论被混乱、无序地呈现或曲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字面解析:
“汩”意为扰乱、混乱;“陈”指陈列、呈现。合指事物因混乱而失去原有秩序或本意。
- 常见用法:
多用于批评对经典文献、自然规律(如五行)的曲解或附会,强调违背本义、强行拼凑的行为。
二、古籍出处与例证
- 《尚书·洪范》:
“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
指鲧治水时因方法不当,导致五行(自然规律)被扰乱。
- 《新五代史·司天考》:
“天之历数,汩陈而已。”
描述历法混乱、失去天象规律的状态。
- 清代龚自珍《与江子屏笺》:
批评汉代学者将占星术士(如裨灶、梓慎)的言论附会为经典,导致《易经》《洪范》等典籍被曲解。
三、用法演变
- 早期语境:多与自然秩序(如五行、历法)相关,强调对规律的破坏。
- 后世延伸:扩展至学术领域,指对经典文献的牵强附会或错误阐释。
四、近义词与关联词
- 近义词:淆乱、悖逆、矫诬(强行曲解)。
- 反义词:顺陈、循理、正序。
“汩陈”一词承载了中国古代对秩序与混乱的哲学思考,既用于批判对自然规律的破坏,也指向学术领域中的牵强附会。其内涵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正本清源”的重视。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尚书》《新五代史》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爱寶迸溜荜拨壁里安柱超拔大姆子丹崿惔焚大约大壮舞冻飈斗钉蠹横更次隔年皇历根援各养的各疼瓜庐贵交豪家话把扈簿虎韬焦霹雳挢制卷绶馈饟阃隩烈精六案鸾髻盲聩逆见宁亲弄辞飘翔普天同庆缺食无衣染料荣羡丧灵神往尸袭虱蛀失诸交臂爽味水电报束尾私合所得通辞铜鞮涂迹晚娘维时五辛小殓谐贾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