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物的意思、拒物的详细解释
拒物的解释
拒绝外物。谓不与外界接触。 唐 韩愈 《高君画赞》:“迹不拒物,心不扬波。”
词语分解
- 拒的解释 拒 ù 抵挡,抵抗:拒守。拒敌。抗拒。 不接受:拒绝。拒谏(拒绝劝谏)。来者不拒。 古同“矩”,方阵。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物的解释 物 ù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物。生物。物体。货物。礼物。文物。物价。物质。地大物博。物极必反。 内容,实质:言之有物。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物。物望所归(众望
专业解析
“拒物”为汉语复合词,其核心意义可从字源与典籍运用角度解析。“拒”本义为抵御、抵抗,《说文解字》释作“止也”,《汉语大词典》标注其引申义包含拒绝、排斥;“物”在《玉篇》中定义为“万物也”,既指具体事物,亦含抽象事理。
在哲学语境中,“拒物”特指道家思想中的处世态度,如《庄子·齐物论》所述“吾丧我”境界,主张消解对外物的执着,通过“心斋”“坐忘”实现与道合一的精神状态(参考来源:《庄子集释》中华书局版)。《淮南子·原道训》进一步阐释“不以物挫志”的修养理念,强调抵御外物诱惑对心性修炼的重要性。
该词在当代语言使用中较为罕见,常见于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学术著作,如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中论及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思想时,将其行为特征概括为“拒物以存真”(参考来源:三联书店《魏晋玄学论稿》第八章)。
网络扩展解释
“拒物”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内容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与出处
- 拼音/注音:jù wù(ㄐㄩˋ ㄨˋ)。
- 核心含义:指“拒绝外物”,即不与外界接触或保持距离,强调对物质或外界影响的疏离态度。
- 文献出处:最早见于唐代韩愈的《高君画赞》:“迹不拒物,心不扬波。” 描述了一种行为上不排斥外物,但内心保持平静的状态。
2.用法与示例
- 语境应用:多用于形容人主动疏离世俗或物质诱惑,体现淡泊、超然的生活态度。例如:
- “孤洁以骇俗,不如和平以谐俗”(李渔语),强调与世俗和谐共处而非刻意抗拒。
- 现代用法中,可引申为“抗拒物质诱惑”,如拒绝追求奢华生活。
3.字义拆解
- “拒”:本义为抵抗、拒绝(如“抗拒”“拒谏饰非”),体现主动的排斥行为。
- “物”:指外物、事物,包括物质、环境或他人。
4.相关建议
- 若需进一步了解近义词或反义词,可参考词典扩展学习(如“淡泊”“超脱”或“沉溺”“依附”等)。
- 实际运用时需结合语境,避免误解为完全封闭自我,而更偏向一种精神层面的选择。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籍、现代词典及例句,完整来源可通过标注的网页链接查看。
别人正在浏览...
暗钝邦宝北曲踩追撑突骋姿踳杂聪颖淡水养殖蹈抃道誉大失人望二五耦反躬自省反码法物库风快佛火附爱改换家门跪礼海沂狠恶猾狯环蛇胡茬驾鲤翦截铺交拱杰暴髻鬟机括静响进退有度开天窗孔炤夸咤枯禅堀礨碐磳两虢女歧憉悙盆浴乔松起码青蔬侵慢仁悌容服说话之间庶徵窣堵坡锁臂焘覆同乡会土里土气往古五袴讴霞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