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木则枫柙櫲樟,栟櫚枸桹。” 刘逵 注引《异物志》:“枸桹,树也。直而高,其用与栟櫚同。栟櫚,出 武陵山 ;枸桹,出 广州 。”一本作“ 枸榔 ”。
“枸桹”是古代文献中对棕榈科植物桄榔的别称,亦作“姑榔”“桄桹”,现多写作“桄榔”。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西南夷列传》,描述其“树似栟榈,皮可作绠”,指其树干高直、外皮纤维坚韧的特征。据《本草纲目》记载,桄榔的髓心可提取淀粉,称为“桄榔面”,古时用作粮食;花序汁液可制糖,称为“桄榔糖”,具有药用价值。现代植物学将其归类为Arenga pinnata,分布于华南、东南亚热带地区。
需要注意的是,“枸桹”一词未被《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收录,建议使用现代通用名称“桄榔”或学名进行表述。若需考据古代文献中的特殊用法,可参考《齐民要术》《南方草木状》等农学典籍。
“枸桹”是一个较为冷僻的古代词汇,其含义和用法需结合文献考证。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木名
“枸桹”指一种树木,常见于古代文学典籍。例如《文选·左思<吴都赋>》记载:“木则枫柙櫲樟,栟櫚枸桹”,刘逵注解引《异物志》称其“直而高,用途与栟櫚(棕榈)相似”,并提到产地为广州。
形态与用途
该树树干笔直且高大,材质与棕榈相近,可能用于建筑或器具制作,但具体细节因记载简略而存疑。
建议进一步查阅《异物志》《吴都赋》等原始文献,或专业植物学资料以获取更准确信息。
狴犴并合冰奁参差差譌倡条忏事重唱鹑鴽淬练待客倒投掉罨子多姿范世風火割襟之盟梗草观化馆选鸿姱缋事火齐粥简配踦踦近火先焦窘步口锋矿柱良讯靡徙佩纕坯素墙立齐姬棨戟劝慕桡姬荣埶耎懦善财难舍石奁霜蹏殊号酸风天盖退藏于密兔径文蛋纹丝无干凈洿隆衔凤闲脑先务夏台下阴歇家携沮泄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