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詬耻 ”。耻辱。《左传·哀公二年》:“今 郑 为不道,弃君助臣,二三子顺天明,从君命,经德义,除詬耻,在此行也。” 唐 柳宗元 《上湖南李中丞干廪食启》:“ 董生 曰:‘明明求财利,唯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是皆詬耻之大者,而无所避之,何也?” 清 唐才常 《上欧阳中鹄书》之四:“ 谭大中丞 因去岁 中 日 衅起,大蒙詬耻,遂思广储武备,奏请 武昌 添设枪礮局。”
见“ 詬耻 ”。
“诟耻”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综合解析: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典籍、权威辞书及现代语用解释,涵盖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差异。
《诟耻》是一个形容词,意指公开批评或责备他人所做的不道德或可耻的行为,以此来表示对其羞耻或愤慨。
《诟耻》的部首是言部,共有15笔。
《诟耻》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尚书·虞夏书·大禹谟》:“吲喈诟耻。”
《诟耻》的繁体字为「詬恥」。
在古代,有时候将《诟耻》写作「詬識」,「詬識」的意思与「诟耻」相同。
他对别人的错误行为进行了强烈的《诟耻》。
相关的组词有:诟病、诟骂、诟责。
近义词有:指责、责备、抨击、谴责。
反义词有:称赞、赞扬。
鼻韵母草蔀产媪缠弦错意当行本色蹈方雕钻顶橦东城父老传二王庙饿死漂渚藩臬风里来雨里去風媧蜂蚁格候宫吕光怪骇怕后案花镜花样虎皮羊质戒鉴畸功叽愣惊然救荒卷棚科第出身狼前虎后灵诲岭头六出纷飞霉黧面花勔勉暮齿能忍自安聂斯脱利派泥坯骈翼朴悴辟官批颊褰举揿纽琼苑秋谳曲营茹柔吐刚升补食鱼霜洁水地水志外公无僇五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