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诟耻的意思、诟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诟耻的解释

亦作“ 詬耻 ”。耻辱。《左传·哀公二年》:“今 郑 为不道,弃君助臣,二三子顺天明,从君命,经德义,除詬耻,在此行也。” 唐 柳宗元 《上湖南李中丞干廪食启》:“ 董生 曰:‘明明求财利,唯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是皆詬耻之大者,而无所避之,何也?” 清 唐才常 《上欧阳中鹄书》之四:“ 谭大中丞 因去岁 中 日 衅起,大蒙詬耻,遂思广储武备,奏请 武昌 添设枪礮局。”


见“ 詬耻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诟耻”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文色彩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词义演变和古籍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诟耻”由“诟”与“耻”两个语素构成:

二、词义辨析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呈现双重语义指向:

  1. 被动受辱:如《礼记·儒行》“常以儒相诟病”郑玄注,强调被他人讥讽带来的耻辱;
  2. 主动蒙羞:见陆游《老学庵笔记》“诟耻其家族”,指使特定对象蒙受羞辱的行为。

三、古籍例证 《汉典》收录的典型用例包括:

(参考来源:汉典 zdic.net、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ctext.org、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网络扩展解释

“诟耻”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耻辱:主要见于古代文献和权威辞书(如汉典),指羞耻或蒙受的屈辱。例如《左传·哀公二年》中“除诟耻”即表示洗刷耻辱。
  2. 批评与嘲笑:现代辞书(如查字典)补充了动态含义,指通过公开批评或嘲笑他人不当行为,使其感到耻辱。

二、词源与结构

三、使用场景

  1. 古典语境:常用于描述国家或个人遭受的屈辱,如唐代柳宗元《上湖南李中丞干廪食启》中“诟耻之大者”强调巨大的耻辱。
  2. 现代用法:多用于批评性语境,如谴责社会不良现象或道德缺失行为,通过舆论压力促使其反思。

四、例句参考

五、注意事项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典籍、权威辞书及现代语用解释,涵盖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百福具臻白浩浩谤书拔身灞亭八幽标鹄并耕滨绥铁路槎桎村井脞言麤书大江东去雕轮妒悍讹乱冯玉浮收勒折钢刀布告劳钩串规矩准绳鹤瘦获辠甲部健倒教术酒骨卷笔刀口吻生花褴缕崊嵚隆中客马鞍鞒蛮民黾塞酿鹅怒涌仆乘千里马秋行夏令衽金革蝾蚖濡沾羶慕神差鬼遣深目饰匿耍单属累説大口嵩厚太易停云落月外资违心之言蜗蚓相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