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忍自安”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通过忍耐来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生活的安宁。以下从多个角度综合解释:
该成语读作néng rěn zì ān,字面意思是“能够忍耐,心情自然平静”。强调通过克制情绪、包容外界压力,达到身心安定的状态。
最早可追溯至佛教典籍《百喻经》,后被广泛用于修身养性领域。近代弘一法师将其与“知足常乐”并提,赋予更深刻的生活哲学意义:忍耐不仅是承受,更是积极应对困境的智慧。
常与“知足常乐”连用,构成中国传统处世哲学的双重维度:知足指向物质态度,能忍侧重精神修炼。
若需更多例句或文化背景解析,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权威来源。
《能忍自安》是一句成语,意味着一个人具备忍耐的能力,能够自我安抚,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拆分成语《能忍自安》的部首是“自”和“心”,总共有9画。
《能忍自安》出自《论语·卫灵公》:“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要有三个戒律:年少时要戒色欲的引诱,壮年时要戒斗争争斗的冲动,老年时要戒贪图得荣的欲望。
《能忍自安》的繁体字是「能忍自安」。
在古时候,「忍」字的写法与现在略有不同,分为两个部分,上面是「刃」表示刀的意思,下面是「心」表示内心的意思。
他经历了许多困难,但他能忍自安,不为外界的压力所动摇。
1. 忍耐 2. 忍受 3. 自安 4. 自我调节
1. 宽容 2. 坚忍 3. 忍让 4. 忍心 5. 牺牲
1. 不能忍受 2. 无法自安 3. 短气 4. 动怒 5.无忍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