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像霜一样皎洁。 南朝 梁 沉约 《谢敕赐绢葛启》:“素采冰华,絺文霜洁,变溽暑於闺閤,起凉风於襟袖。” 唐 白居易 《池上清晨侯皇甫郎中》诗:“池幽緑萍合,霜洁白莲香。” 宋 赵彦端 《瑞鹤仙》词:“看景星朝覩,洗空霜洁。”
(2).喻品德高洁。 唐 柳宗元 《为李京兆祭杨凝郎中文》:“惟灵清标霜洁,馨德兰薰,冲和茂著,孝友彰闻。”
霜洁(shuāng jié)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学意蕴的复合词,由“霜”与“洁”二字组合而成,常用于形容高洁、清冷、不染尘埃的品质或景象。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霜是接近零度时水汽凝华于物体表面的白色冰晶,古人观其色如雪、触之寒冽,故衍生出“高寒”“清冷”“纯净” 的象征意义。《说文解字》释“霜”为“丧也”,暗含肃杀之气,后引申为坚贞不屈的品格(如“傲霜枝”)。
《广雅·释言》称“洁,清也”,本义指无污渍的物理状态,后升华至道德层面的“清廉”“纯粹”(如“洁身自好”)。其内核强调对污浊的排斥与自我净化。
二字结合后,既保留自然属性——如霜的晶莹剔透,又叠加人文精神——如品行如霜般不可玷污,最终形成“如霜之洁白无瑕,似冰之凛然不可侵” 的意境,常见于对人格、节操或景物的诗意化赞美。
明代张岱《陶庵梦忆》以“霜洁其操”赞友人超然物外之志,凸显士大夫拒斥俗流、坚守本真 的精神高度。
清代纳兰性德《采桑子》中“月华如水,波纹似练,一片霜洁”描绘月下湖景,借霜的冷光渲染空灵澄澈之境,暗喻心境清明。
“如霜之洁白。比喻品行高洁。”(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第12卷 第873页)
“形容像霜一样洁白,多用于比喻人的品格纯洁坚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第1204页)
“霜洁”与中国传统审美中的“冰雪意象” 同源,均承载对“至纯至刚” 精神的推崇。如梅花“傲霜”之姿、玉石“冰清”之质,皆与“霜洁”构成文化符号的互文,共同塑造中华民族对刚正清白 价值观的集体认同。
参考文献来源:
“霜洁”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指“像霜一样皎洁”。霜在自然中呈现晶莹剔透、洁净无瑕的形态,因此常被用来形容事物的纯净或明亮。
例句:
引申为“品德高洁”,多用于赞美人物的高尚情操或清廉正直的品格。
例句:
相关引用来源、、等权威释义。
八面闭会残酷扯闲篇传福垂直殚均独冠敦煌石室膰俎獦狚攻苦食俭苟存海湾涸沍横恩滥赏画桡浑沌贱老角蒿假设极乐园林筋疲力倦金吾将军钜亿亮工六分李鵶儿路劫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罗纸麦籽美利奴羊毛匿尧沛公埤薄僻放苹果緑缾锡千金意牵一发而动全身启蕃琪花瑶草祇树林虬甲权谲人造棉睒忽山棚譱祥诗狂殊服四月送煖偷寒替移香料崤谷笑科霞首醯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