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nest official] 清廉守正的官吏
清廉守正的官吏。《史记·滑稽列传》:“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东观汉记·周泽传》:“ 北地 太守 廖信 贪污下狱。詔以 信 田宅、奴婢、钱财,赐廉吏太常 周泽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幸际圣明,直道之获伸如此,廉吏之可为如此!”
“廉吏”指清廉守正的官吏,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官员廉洁行政的褒义称呼。以下从定义、历史评价及典型人物等方面综合解析:
“廉吏”由“廉”和“吏”组成:“廉”指廉洁、不贪污受贿;“吏”指官吏。合指公正无私、恪守职责的官员。其核心特质包括:
汉代《史记·滑稽列传》最早记载“廉吏”一词,强调其“奉法守职”。清代史料提出评判标准需满足七方面,包括严拒贪腐、勤政爱民、慎微自律等。例如,北周赵轨将邻家桑葚悉数归还,树立“非己不取”的典范。
“廉吏”作为古代政治伦理的标杆,体现了“廉为政本”的思想。历代通过树立典型(如包拯、于成龙等),倡导官员以德修身、以廉立命,对当代廉政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如需了解具体人物故事或制度背景,可参考《史记》《汉书》等典籍,或查阅网页中的历史案例来源。
《廉吏》一词通常用来形容正直、廉洁的官员。廉指清廉、正直,吏指官员,合起来就是指廉洁的官员。
拆分部首和笔画:
廉(本义是磊落),人和石。廉字总笔画数为10。
吏(本义是官吏),一丨口。吏字总笔画数为6。
来源:
《廉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虞书·大禹谟》:“夫妻恩爱、谄谀下上、盗为国禽、贪为国害、乱为国虐、奸为国败、吏无廉耻、中实蚀家。”其中的“吏无廉耻”一句对官员的廉洁做了批评。
繁体:
《廉吏》的繁体字为「令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的汉字写法略有不同,可以参考《康熙字典》等古代文字典。
例句:
1. 廉吏不惧诱惑,坚决与腐败斗争。
2. 他担任官职多年,一直是廉吏的典范。
组词:
廉政、廉洁、廉明、廉价、吏治、吏员等。
近义词:
清廉、正直、廉正、正直。
反义词:
贪污、腐败、贪赃枉法。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