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蠡的意思、金蠡的详细解释
金蠡的解释
谓仙杯。语本《南史·徐文伯传》:“ 熙 ( 徐熙 )好 黄 老 ,隐於 秦望山 ,有道士过求饮,留一葫芦与之,曰:‘君子孙宜以道术救世,当得二千石。’ 熙 开之,乃《扁鹊镜经》一卷,因精心学之,遂名震海内。生子 秋夫 ,弥工其术,仕至 射阳 令。” 清 周亮工 《神光寺看绛桃》诗:“金蠡杯深啼鸟乱,木鱼声静落花柔。”
词语分解
- 金的解释 金 ī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黄赤色,质软:黄金。金子。金笔。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金属。五金(旧指金银铜铁锡)。合金(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
- 蠡的解释 蠡 ǐ 虫蛀木,引申为器物经久磨损要断的样子。 笔画数:; 部首:虫;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金蠡”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字义及文献用例进行解析。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古籍记载,其释义可归纳如下:
一、核心释义
-
指金属器物被蛀蚀或损坏的状态
- 字义溯源:“金”指金属;“蠡”(lí)本义为虫蛀木,引申为器物被虫蛀蚀或逐渐损坏。
- 文献佐证:此义项虽在常用词典中收录较少,但可从“蠡”的核心含义推导而来,强调金属物品因腐蚀、磨损或虫蛀(如蠹虫蛀蚀金属镶嵌物)而产生的破损状态。(参考《汉语大字典》对“蠡”的释义)
-
指瓢类器具(特指金质或镶金的瓢)
- 字义溯源:“蠡”亦可指用葫芦或贝壳制成的瓢勺。
- 文献佐证:清代翟灏《通俗编·器用》引《东观汉记》提及“金蠡”,将其解释为一种酒器,类似瓢。此义项强调其作为容器的实用功能,且因“金”字修饰,可能指代贵重材质(如黄金)制成或镶有金饰的瓢。(参考《通俗编》及相关类书)
二、使用特点与辨析
- 生僻性:“金蠡”在现代汉语中极为罕见,不属于常用词汇,主要见于古籍或特定文献。
- 与“瓠蠡”关系:汉代典籍(如《汉书》)中常见“瓠蠡”(葫芦瓢)一词。“金蠡”可能是对“瓠蠡”的仿词或特指其贵重版本。
- 与“蠡测”区别:成语“以蠡测海”(用瓢测量海水)中的“蠡”泛指瓢,不特指“金蠡”。“金蠡”更侧重指器物本身或其材质状态。
三、总结
“金蠡”一词包含两层主要含义:
- 描述性:指金属物品被蛀蚀或损坏(源于“蠡”的蛀蚀义)。
- 指物性:指一种用贵金属(金)制成或装饰的瓢类器具(源于“蠡”的瓢勺义)。
由于其生僻性,具体释义需紧密结合上下文语境判断。欲深入了解其古籍用例,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辞源》或《通俗编》等权威辞书及类书原文。
主要参考来源:
- 《汉语大字典》(对“蠡”字义的权威解析)
- 《通俗编》(清代翟灏著,收录并解释了“金蠡”作为器物的含义)
- 《汉语大词典》、《辞源》(综合性的权威历史语言工具书,可查证词源及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金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来源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1.基本释义
- 拼音:jīn lí
- 核心含义:指“仙杯”,即传说中仙人使用的杯状器物。这一解释源自《南史·徐文伯传》的典故:道士赠予徐熙一葫芦(瓠),内藏医书,后衍生出“金蠡”代指仙杯的用法。
2.单字解析
- 金:
① 指黄金或金属,象征尊贵、坚固;
② 古代也指钱、兵器或金属乐器(如钟、钲)。
- 蠡:
① 本义为虫蛀木,引申为器物磨损;
② 作名词时指瓢、贝壳,或用于地名(如河北蠡县)、人名(如春秋范蠡)。
3.文化背景
该词多见于古籍,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其典故强调“以道术救世”的寓意,可能与道教文化中法器、仙器的象征性有关。
4.扩展说明
- 注意:“蠡”字在“金蠡”中读作“lí”,与地名“蠡县”(lǐ)的读音不同。
- 应用场景:常见于古典文献或文学创作,日常交流中几乎不用。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南史》相关记载或道教文化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暗渡陈仓白蜡蚌帆扮会瓣膜笔性醇壹撮科打閧打襇點簇颠匐冬扇夏炉堕民反复无常锋鍉付印公筵呱嗒板合数环肥燕瘦荒絶火冲冲货贿结辽鸟机户尽足酒监季友伯兄鞠塲砍头肯可扣击宽痛燎皰鹿皮苍璧梅槐没口子靡然向风目耕南宁市潘杨骈肩累踵前图青溪小妹岐岐秋御齐谐塞絶散热器僧制侍祠官是凡十率寿限司旦太阳帽頽丧驼鷄吴文俊奊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