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鲁瓢的意思、鲁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鲁瓢的解释

《论语·阳货》:“子曰:‘……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匏瓜剖则为瓢。后因以“鲁瓢”喻时光虚度,仕途延误。 唐 罗隐 《大梁见乔诩》诗:“悵望添 燕 琯,蹉跎厌 鲁 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鲁瓢”在汉语词汇中属于较为罕见的组合用法,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从构词法来看,“鲁”可指代古代诸侯国名(今山东地区),亦含“粗拙、迟钝”的引申义;“瓢”原指葫芦剖制的舀器,后衍生出“形状似瓢”或“漂泊无依”的比喻义。

在《汉语大词典》中,“瓢”字条目下未直接收录“鲁瓢”词条,但存在“箪瓢”等复合词,典出《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形容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若作字面解,“鲁瓢”或可理解为:

  1. 地域性器物:特指山东地区传统葫芦制器具
  2. 性状描述:比喻粗朴简陋的舀具
  3. 文化隐喻:借指质朴无华的生活方式

该词在现代语用中鲜见实例,建议具体使用时参照《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中相关地域词汇的收录情况,或核查文献出处的原始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鲁瓢”是一个源自《论语》的典故词汇,其含义与古代文人的仕途观念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后的详细解释:

  1. 词源出处
    该词出自《论语·阳货》。原文记载孔子感叹:“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匏瓜成熟后可剖为瓢,但若仅悬挂不用则失去价值。后人由此引申出“鲁瓢”一词,比喻虚度光阴或仕途受阻。

  2. 核心含义

  1. 用法示例
    唐代诗人罗隐在《大梁见乔诩》中写道:“怅望添燕琯,蹉跎厌鲁瓢”,通过“鲁瓢”抒发了对仕途不顺的无奈。

  2. 字词分解

该词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典故词汇,现代使用频率极低,主要见于对古典文献的解读或诗词赏析。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文中的用法,可参考《全唐诗》或《论语》相关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八观六验白检不相为谋布饮吃悸俦匹词目耽习囤户凡例风信坟首盖巾睾甲恭和挂货乖序鬼迷心掴裂好孬驩动惶促滑耎徽位祸盈恶稔火院家私忽忘金谷谨庸九环带铿锵有力窾郤阔老獠者陵阪垄断资本漫幻没雕当杪冬辗顾盘松蓬飘平颁破眼千牛备身切骨之仇七絶羣化篛篰声势赫奕市子殳虫树色伺瑕导蠙贪花天罚天君梯接五政乡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