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随行貌。《礼记·祭仪》:“及祭之后,陶陶遂遂,如将復入然。” 郑玄 注:“陶陶遂遂,相随行之貌。” 孔颖达 疏:“孝子思念亲深,及至祭后,想像亲来形貌,陶陶遂遂如,似亲将復反更入然。” 陆德明 释文:“陶,音遥。”
“陶陶遂遂”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出处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出自《礼记·祭义》:“及祭之后,陶陶遂遂,如将復入然。”
郑玄注:“陶陶遂遂,相随行之貌。”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孝子因思念深切,祭祀后仍感亲人形貌仿佛再次归来,故以“陶陶遂遂”形容这种情感状态()。
该词属古汉语用法,现代较少使用,常见于文献注解或传统文化研究场景。若需深入探究,可参考《礼记》原文及汉代学者注疏()。
《陶陶遂遂》是一个成语,意为心情舒畅、满意快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心情愉悦的状态,人们感到心满意足、心情舒畅、充满快乐。
《陶陶遂遂》所包含的汉字拆分部首分别是土、⻖、辶,笔画数分别是3、5、13、13。
《陶陶遂遂》出自《诗经·鹤鸣之什·陶陶》篇。其中“陶陶”用来形容人心情愉悦、满意快乐。
《陶陶遂遂》的繁体字为「陶陶遂遂」。
在古时候,《陶陶遂遂》这个成语的写法可能会有些不同。由于汉字的演变,古代的汉字可能有不同的形状和结构,但其意义是相同的。
1. 在取得好成绩后,他心情陶陶遂遂。
2. 在这个美丽的城市里,我感到陶陶遂遂,舒畅无比。
3. 他在表演结束后,观众掌声雷动,心情陶陶遂遂。
组词:陶醉、遂心、心满意足。
近义词:心旷神怡、心满意足。
反义词:心情烦闷、心如刀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