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公私两济 ”。
“公私两利”是一个成语,指在处理事务时,既能满足公共利益,又能兼顾私人利益,达到双方受益的效果。以下为详细解释:
该成语强调在决策或行动中平衡公与私的关系,既不偏袒公共机构,也不损害个人利益,最终实现共赢。例如,古代允许民间酿酒并纳税的政策,既增加国家税收,又促进民间经济发展。
最早见于《文献通考·征榷四》中关于宋代经济政策的记载:“听民酝造,纳税之后,从便酤卖,实为公私两利。”这一政策通过规范民间酿酒业,既保障国家财政,又推动商业发展。
现代语境中,该词常用于政策解读或商业合作场景。例如:“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税负,实为公私两利之举。”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可查阅《文献通考》或经济政策研究文献。
公私两利是指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可以兼顾和受益的情况。在社会中,公共利益指的是整个社会、群体或国家的利益,而个人利益则是指个人的利益或私人和家庭的利益。
拆分部首和笔画:
公 - 部首:八,笔画:4
私 - 部首:禾,笔画:7
两 - 部首:一,笔画:1
利 - 部首:刀,笔画:11
来源:
《公私两利》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增广贤文》这本书中,它强调了以利于个人和社会共同发展为基础的价值观。
繁体:
公私兩利
古时候汉字写法:
公私兩利
例句:
1. 在社会发展中,我们需要找到公私两利的平衡点。
2. 政策应该考虑到公私两利,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还要照顾到社会民生。
组词:
1. 公共利益
2. 利益共享
3. 个人利益
4. 公益事业
近义词:
1. 共赢
2. 互利
3. 和谐发展
4. 平衡发展
反义词:
1. 公私不清
2. 私利至上
3. 牺牲公共利益
4. 不公平
按答拜斗保社变脸变色部寄残艳常世茶神船台初年旦种暮成蹈其覆辙搭嘴迭次定西番遁形术焚膏继晷分子量服诵烰炭宫衣罟弋汗竹槐槽焦熬投石价值连城畿兵极步金华腿僦房絶岛苦瓜哭诉廉洁奉公敛声屏息隆贵虏使冒荫磨盘两圆麰麦木蜜旁立谴呵青磷勤紧气吞牛斗虬驾忍人市廛瘦伶伶首言首种书台太平御览贪贤条白秃秋未笄位居文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