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残忍的人;硬心肠的人。《左传·文公元年》:“且是人也,蠭目而豺声,忍人也,不可立也。” 唐 裴铏 《传奇·封陟》:“於戯!此子大是忍人!” 明 方孝孺 《条侯论》:“彼 景帝 者,私刻忍人也。” 郭沫若 《归去来·由日本回来了》:“我自己毕竟是一个忍人,但我除走这条絶路之外,实在无法忍耐了。”
(2).谓对别人忍心。《韩非子·内储说上》:“夫人臣必仁而后可与谋,不忍人而后可近也。”
“忍人”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需结合古典文献和现代用法进行区分:
一、古典含义(贬义)
指残忍或硬心肠的人
源自《左传·文公元年》等典籍,描述具有“蠭目而豺声”外貌特征且性格冷酷之人。例如唐代裴铏《传奇·封陟》中“此子大是忍人”即批评对方心狠。
对他人忍心的行为
《韩非子·内储说上》提到“不忍人而后可近”,强调为政者需有仁心,若对他人过于忍心则不可亲近。
二、现代衍生含义(中性/褒义)
补充说明
“忍”字本身兼具“抑制情绪”与“残酷”双重含义(如“残忍”“忍耐”),因此“忍人”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例如例句“我自己毕竟是一个忍人”可能表达自我克制的无奈,而非贬义。
建议在阅读古典文献时注意其贬义倾向,现代使用则需根据语境明确表达意图。
忍人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忍和人。
忍的部首为心,它的总笔画数为7。人的部首是人,它的总笔画数为2。
忍人最早出现在《增广贤文》这本古代文言文读本中。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忍耐力、坚韧不拔、能够忍受苦难和困境的品质。
忍人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忍人」,与简体字相同。
根据古代《康熙字典》的记录,忍人在古时候的写法稍有不同。其中,忍的古字写法为「肎」,而人的古字写法为「亻」。
1. 他是一个忍人的人,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能坚持下来。
2. 她的忍人品质让她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1. 忍耐:指能够忍受或忍耐困难、痛苦的能力。
2. 忍受:指能够承受或容忍某种事物或情况。
3. 忍心:指能够有意识地去承受、容忍或忍耐某种事情。
1. 忍耐:表示具有忍受痛苦、困难等的能力。
2. 忍受:意味着能够容忍或承受某种事物或状况。
3. 忍心:表示能够有意愿地承受或容忍某种情感或行动。
1. 不忍:表示不愿意、不愿意忍受或容忍某种事物或情况。
2. 不耐:表示无法忍受或容忍某种事物或情况。
3. 不忍心:表示不愿意、不愿意承受或容忍某种情感或行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