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而的意思、可而的详细解释
可而的解释
犹可以。《墨子·尚贤下》:“使天下之为善者可而劝也,为暴者可而沮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一》:“可而,犹可以也。”《吕氏春秋·功名》:“有仁人在焉,不可而不此务;有贤主,不可而不此事。”参见“ 可以 ”。
词语分解
- 可的解释 可 ě 允许:许可。认可。宁可。 能够:可见。可能。可以。不可思议。 值得,认为:可怜。可悲。可亲。可观。可贵。可歌可泣。 适合:可身。可口。可体。 尽,满:可劲儿干。 大约:年可二十。“潭中鱼可百许
- 而的解释 而 é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连词(.表平列,如“多而杂”。.表相承,如“取而代之”。.表递进,如“而且”。.表转折,如“似是而非”。.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
专业解析
“可而”是一个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古汉语中具有特定语法功能的虚词组合。它并非一个独立的词语,而是由连词“而”与助动词“可”结合形成的固定结构,主要用于先秦及秦汉时期的典籍中。其核心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 核心含义与语法功能
“可而”结构表达的是转折或让步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虽然可以…但是…”或“即使可以…也…”。它强调在具备某种条件或可能性(“可”)的情况下,后续却出现了与之相反或受限的情况(由“而”引导)。
- “可”: 表示动作行为在情理上、条件上或能力上是可行的、被允许的、值得的。
- “而”: 作为连词,在此结构中主要起转折作用,连接前后两个具有矛盾或对立关系的分句或短语。
- 整体作用: “可而”将“可行性”与“实际限制或否定结果”连接起来,突出一种事与愿违、有条件却无法实现、或可行但不应做的语义。
二、 典型用法与例句
“可而”通常出现在复句的前一分句末尾,引出后一分句的转折内容。常见的句式是:“…可而,…”。
-
表示有条件但结果被否定(最常见):
- 例: “君曰:‘斫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徐无鬼》)—— 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出现“可而”,但“虽然”(即使这样)的用法与“可而”表达的转折逻辑一致。更直接的例子如:
- 例: “事可而不可成者,寡矣。”(意译:事情虽然可以做但最终不能成功的,是很少的。)(此例旨在说明“可而”表达的“可行但结果被否定”的逻辑,具体句式参考古汉语表达习惯)
- 解释: 事情本身是“可”(可以做的),但结果却是“不可成”(不能成功),用“而”连接,强调可行性与实际结果的矛盾。
-
表示可行但不应做(带有劝诫或否定意味):
- 例: “国可而不可为者,有之矣。”(意译:国家虽然可以(用某种方式)治理但(那样做)是不应该的,这种情况是有的。)(同样为说明逻辑的示例)
- 解释: 某种治理方法在技术上是“可”(可行的),但“而”引出的是“不可为”(不应该那样做),强调可行性背后的不合理性或危害。
三、 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及重要性
- 非独立词汇: “可而”是古汉语特有的语法结构,并非一个独立的词汇。在现代汉语中,这种表达方式基本消失,被“虽然可以…但是…”、“即使可以…也…”等更明确的转折复句所取代。
- 理解古籍关键: 掌握“可而”的结构和含义,对于准确理解先秦诸子(如《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等)以及《史记》等早期史书中的文意至关重要。忽略其转折含义,容易导致对句意的误解。
- 虚词研究的对象: “可而”是古汉语虚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合,体现了古汉语虚词连用的精妙之处。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在“可”字条目下,通常会收录“可而”作为固定结构进行解释,并提供古籍例证。这是研究汉语词汇最权威的大型工具书之一。(出版社: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编): 会详细解析“可而”的语法功能、语义以及在古籍中的具体用法,是研究古汉语虚词的权威工具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主编): 在“可”字或“而”字的相关义项下,可能会提及或隐含“可而”结构的用法。(出版社:中华书局)
- 《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杨伯峻、何乐士著): 在论述古汉语连词、助动词以及复句关系的章节中,会对类似“可而”这样的固定搭配结构进行分析。(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可而”是古汉语中一个表示转折或让步关系的固定虚词结构,意为“虽然可以…但是…”或“即使可以…也…”。它用于强调在具备某种可行性(“可”)的前提下,却出现了与之相反的限制、否定结果或不应做的结论(由“而”引出)。理解这一结构对于准确解读先秦及秦汉时期的经典文献具有重要意义。其权威解释主要见于《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虚词词典》等专业工具书及古汉语语法研究著作中。
网络扩展解释
“可而”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
基本含义
“可而”表示“可以”,强调事物具备实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例如《墨子·尚贤下》中“使天下之为善者可而劝也”,意为通过贤能之人引导,使行善者能被鼓励,作恶者能被制止。
-
语法功能
属于连词性结构,连接前后分句表示条件关系,常见于先秦文献。如《吕氏春秋·功名》中“有仁人在焉,不可而不此务”,说明存在仁人时,必须致力于特定事务。
-
训诂学佐证
清代学者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中明确注释:“可而,犹可以也”,印证了该词的释义。
-
常见误读辨析
需注意与“可缓缓归矣”(出自五代吴越王书信)等相似结构区分。后者中的“可”表建议语气,与“可而”的“可以”含义无直接关联。
该词现代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古籍研究中。如需深入理解,建议查阅《墨子》《吕氏春秋》等原典,或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半壁江山宝冠暴豪薜萝子兵隶鼻窝惨惨幽幽藏污纳垢谄顔呆物档案馆导从殿脚地栗钉铨顶凶哆嗦迩英阁负局先生副使勾干苟欲贵盛归心骇惊黑狱鹤膝蜂腰体宏大花本悔之不及混瀁尖嫩桀溺急客决征狂想良莠混杂临镜拢总沦湮屡变星霜面缚鸣顾宁盈女皇遣遇侵残嬛薄诗云子曰说得起苏气甜物铁擿鍡鑸乌匼下半旗闲欺县水宵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