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annot tell beans from wheat]∶辨不清大豆和麦子。比喻愚昧没有识别能力
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左传·成公十八年》
(2)
[have no practical knowledge]∶形容愚昧,缺乏实际知识
世间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郭沫若《抱箭集·银杏》
形容愚昧无知。今亦指脱离生产实践,缺乏实际知识。《左传·成公十八年》:“ 周子 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 杜预 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珠儿》:“儿渐长,魁梧可爱,然性絶痴,五六岁尚不辨菽麦。” 郭沫若 《抱箭集·银杏》:“世间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
不辨菽麦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缺乏基本常识或愚昧无知,连最普通的豆子和麦子都分辨不清。其详细释义如下:
字面含义: “菽”指豆类,“麦”指麦子。字面意思是分不清豆子和麦子这两种外形差异明显的常见农作物。
引申义与比喻义: 该成语的核心含义是形容人愚昧无知,缺乏最基本的生活常识或判断力。常用来讽刺那些脱离实际、不懂最基本事物或道理的人。
出处与典故: 成语最早出自《左传·成公十八年》。记载晋国大夫周子(即后来的晋悼公)年少时聪慧,“辨菽麦,故可立”。其反义即“不辨菽麦”,用以形容昏聩无能者。后世沿用此义。
用法与语境: 通常作谓语、定语或宾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用于批评人愚笨、见识浅薄或对基本事物一无所知。例如:“他长期脱离生产实践,以至于不辨菽麦。”
近义与反义:
权威参考来源:
“不辨菽麦”是一个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分不清豆子(菽)和麦子,比喻愚昧无知或缺乏基本常识,尤其强调对实际生产知识的匮乏。其中“菽”专指豆类植物。
二、出处与典故
源自《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位兄长因“不能辨菽麦”而被认为愚笨,无法继承君位。后世以此形容认知能力的严重不足。
三、用法与语境
他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可谓不辨菽麦。
现代教育应避免培养不辨菽麦的书呆子。
四、延伸含义
现代语境中,该成语还可引申为脱离实践、空有理论却无实际能力的状态。
发音提示:菽(shū),易误读为“jiāo”或“shǔ”。
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左传》原文或成语词典来源。
八大王北九州财税池溜酬验麤衣道业等伦低簌东堂恩准饭囊酒甕干讬馆宾还麦罕达犴毫猪花利煇煌监国铰孔酒法恐慎矿务两清寮人篱花立社柳营花阵螺丝拐念念不舍儜奴庞眉黄发平英团破家子破颜蒲鞭示辱栖鸟权竖阙失曲颈甑区陬纱囊赏犒绅董市井拭目试日守庚申衰绪庶卉丝丝梯城通明天同谋蛙闹往朝温李五更天遐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