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上百个。《吕氏春秋·精谕》:“海上之人有好蜻者,每居海上从蜻游,蜻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前后左右尽蜻也。”《史记·萧相国世家》:“今虽亡 曹参 等百数,何缺於 汉 ?” 晋 刘琨 《劝进表》:“一角之兽、连理之木,以为休徵者,盖有百数。”
用百来计算。《吕氏春秋·原乱》:“三君死,一君虏,大臣卿士之死者以百数。”《汉书·艺文志》:“至 元始 中,徵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於庭中。”
百数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指一百以内的整数,或泛指约数为一百的数量范围。该词由“百”(基数词,表一百)与“数”(表数目、数量)组合而成,强调以百为单位的计数范畴。例如“百数之内”即指不超过一百的整数集合。
数学领域
特指100以内的自然数序列(1至100),常见于数学启蒙教育。例如儿童学习“百数表”以理解十进制规律。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35页。
概数表达
在非精确语境中表示“约一百”或“上百”,如古籍中“聚众百数”即聚集百余人。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第8卷,第102页。
与成语“百数之利”相关,喻指通过精细计算积累微小优势(出自《淮南子》),体现古代对数量级关系的哲学思考。
来源:《中国古代文化词语通释》,中华书局,2008年,第217页。
“百数”的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常见有以下两种解释:
数学中的“百数表”概念 指1到100连续自然数排列成的表格(通常为10×10方格),用于帮助儿童认识数字规律、练习加减法。例如通过横向排列观察十位数变化,纵向排列观察个位数变化。
表示约数或范围 在口语或文学中,可表示“接近一百的数量”,如“参会者达百数之多”即指大约一百人。古代汉语中“百数”也用于虚指多数,如《庄子》中“百数”泛指众多事物。
摆款白鲜般剥般担跋提河碧绒绒参较惨重长须公谄徇抄更纸尘习初钟赐巧丛毛戴月耽翫叨滥打钎打野鷄刁蹬风车云马蜂窠蚁穴分斤掰两诡雅异俗骨弭古意汉室呵卫鼲貂谏折记怜口信迾宫锣鼓经蛮彊冒销命酒铅红牵文歧出亲本清昶清老绮札蹊辙踆巡鋭敏上尾深解折干水摸酸曲贪悭头没杯案危涂显教险僻系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