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供爨的意思、供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供爨的解释

供烧火煮饭。《通典·礼六九》“光禄卿监取明水火”注:“太官令取水於阴鑑,取火於阳燧,火以供爨,水以实罇也。”《新五代史·杂传·杜重威》:“天下大水,霖雨六十餘日,飢殍盈路,居民拆木以供爨,剉藳席以秣马牛。” 宋 孙武仲 《庙下候风呈同行》诗:“采芹朝当蔬,伐竹暮供爨。”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又所佔地林木甚多,薪以供爨,常不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供爨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供”和“爨”两个字组成,其核心含义指供给炊煮所需的燃料或食物,即提供生火做饭的必需品。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释:

一、字义分解

  1. 供(gōng)

    本义为供给、供应。《说文解字》释为“设也”,指陈设物品以备需用。在“供爨”中特指提供必需物资。

  2. 爨(cuàn)

    本义指烧火做饭,甲骨文字形象手持木柴置灶上。《说文解字》注:“齐谓之炊爨”,即生火炊煮的行为。引申为灶具或厨房(如“分爨”指分家另立炉灶)。

二、词义解析

三、历史与文化背景

“供爨”常见于古籍中描述民生经济或家庭劳作场景。如清代学者顾炎武《日知录》论及赋役时提到“薪蒸之积,足以供爨”,强调燃料储备对民生的重要性。该词折射出传统社会对炊事活动的依赖,以及资源供给在日常生活的基础地位。

四、现代使用与演变

现代汉语中“供爨”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方言或仿古语境。其概念可对应“燃料供应”“炊事物资”等现代词汇,但古词的简洁性与文化内涵仍被保留于文献研究及特定表达中。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对“供”“爨”的释义及用例。
  2. 《周礼注疏》(中华书局)关于古代物资管理的记载。
  3.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论赋役与民生(清刻本影印本)。
  4. 王力《古代汉语》对炊事相关词汇的考释(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供爨”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文献例证

  1. 《通典》:记载古代祭祀礼仪中“火以供爨,水以实罇”,即用火烹饪祭品,用水注满酒器。
  2. 《新五代史》:描述灾荒时“居民拆木以供爨”,百姓拆解木材作为燃料做饭。
  3. 宋代诗歌:孙武仲诗云“伐竹暮供爨”,指傍晚砍伐竹子用于炊事。

三、现代使用

该词属于古代书面用语,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日常表达可用“生火做饭”“烧柴”等替代。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古籍阅读或文史研究领域。

如需进一步了解组词用法,可参考中“供爨”作为“供”的组词示例。

别人正在浏览...

艾绒百行白缘备说变造鄙弃搏挚不二法廛居趁风冲牙愁沮愁勤怵劝打寒噤道爱刀叶店铺點取风煞扞卫共驩钩心国彜横草之功衡陈弘毅诲音获旌交私戒朝解秩惊魂夺魄津漈衿士集释空有筐椟零族六枳鹿币勉旃米哈凭河洽购啓顔群体凝聚力色艺双绝扇形生荣死衰沈明石鸡识理瘫风挑唆铜鼓抆泪乌衣门第下丹田小衚衕箾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