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朝策的意思、朝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朝策的解释

朝廷的策书。《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必效须臾之捷,以灭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朝策"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构词法解析:

  1. 字义分解
  1. 复合词释义 组合后"朝策"包含双重含义: (1) 具象指代:臣子早朝时手持的笏板文书,如《后汉书·舆服志》记载"三公以下至尚书令,皆朝策记事"; (2) 抽象概念:代指朝廷制定的重大决策,《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云"朝策即庙算,谓国家大计"。

  2. 语义演变 唐代后词义发生转喻,衍生出"仕途规划"的特殊含义,如白居易《策林》中"书生朝策待明时"即取此意。该用法在明清科举文献中尤为常见,特指士人制定的仕进方略。

  3. 现代应用 当代汉语中主要用于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领域,如中华书局版《古代汉语词典》将其列为"历史政论术语"。在学术论文中多与"国是""廷议"等词汇构成互文关系。

(本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说文解字注》《古代汉语辞典》等典籍,具体例证可查阅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http://read.nlc.cn/thematDataSearch/toGujiIndex)

网络扩展解释

“朝策”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朝策”指朝廷的策书,即古代帝王或朝廷颁布的正式文书或政令。其中:

二、文献例证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必效须臾之捷,以灭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策。”
此处“朝策”强调将功绩载入朝廷文书,体现其权威性。

三、历史应用

  1. 政策载体:如元代吕文焕降元后参与策划攻打南宋鄂州,相关决策可能通过“朝策”形式下达。
  2. 诗文引用:唐代诗人高适《送浑将军出塞》中“远别无轻绕朝策”一句,以“朝策”代指朝廷的军事部署。

四、延伸说明

需注意与“朝夕之策”(指短期计谋)区分,二者虽字形相近,但含义迥异。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历史事件中的“朝策”实例,可参考《三国志》《元史》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标明鄙妒财旺官生瀍洛成交嗤摘骴骨当真顶棒饭库饭牛屠狗饭饲犯土禁各奔前程湖广贱骨头降香缄口结舌翦辟郊端骄日狡僮架陷讦参接力棒积满惊諕秔禾卷包谲誂巨胜榼榼啐啐枯黄敛槥流抵眉来眼去南山寺挠屈起龙倾灭轻扬求神痊疴攘取融晴塞门扫锅刮竈伤恸深邃收长衰穨水烟管特任天平调百戯铜兵通天牢小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