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感寓的意思、感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感寓的解释

寄托感慨。 明 李东阳 《送伍广州诗序》:“若 长安 之日, 太行 之云, 魏子牟 宫闕之心, 范文正 庙堂之忧,随所感寓,皆足以寄君亲之念。”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古诗‘胡马依北风, 越 鸟巢南枝’。此感寓自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感寓”是一个具有文学理论色彩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通过具体事物寄托、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它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创作传统。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及文学理论角度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感寓”由“感”与“寓”二字复合而成:

  1. 感:指情感体验、内心触动,如《说文解字》释为“动人心也”。
  2. 寓:意为寄托、隐含,如《说文解字》释为“寄也”。

    合而言之,“感寓”即将主观情感或哲理寄托于客观物象之中,通过具象描写传递抽象意蕴。


二、文学表现手法

在文学创作中,“感寓”体现为两种典型手法:

  1. 托物言志

    借自然景物(如梅、竹、山水)或生活物件,象征人格理想或社会批判。

    例:屈原以香草喻君子,周敦颐《爱莲说》以莲寓高洁。

  2. 借事抒怀

    通过叙事(如历史典故、日常事件)暗含讽喻或哲思。

    例:杜牧《阿房宫赋》借秦亡讽谏当朝,苏轼《赤壁赋》借游历阐发人生感悟。


三、理论依据

“感寓”的创作理念深植于中国传统文论:


四、应用场景

“感寓”常见于以下文体: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王弼注《周易正义》,中华书局,2011年。
  3. 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4. 王夫之《姜斋诗话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

网络扩展解释

“感寓”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gǎn yù()。其核心含义是通过具体事物或情景寄托内心的感慨与情感,常见于文学创作和情感表达中。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含义


文学应用

  1. 诗词创作
    唐代诗人杜荀鹤在《感寓》中写道:“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通过对比“大海”与“人心”,表达对人性的深刻感慨()。
    陈泰的《感寓》则以“忧患未央”“生死悲乐”等主题,探讨人生哲理()。

  2. 象征手法
    如用“宝相花”象征吉祥平安,将情感寄托于具体意象()。


使用场景


“感寓”强调情感与哲理的含蓄表达,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古籍或文学解析(如、)。

别人正在浏览...

騃儿黯云边远尘坋骋能瞋目切齿春火耽待道僧订单敦肃多多益善恩高义厚恩奬遏制格林尼治狗走狐淫孤穷黑话横滥加持嘉木江山船讲语曒日皎茁结识寄赃俊逸窠阙怜悧林丛缅隔捻捻转骠国朴勇丕风遣词立意诮让湫阨曲尽丧柩蛇虫十年浩劫适孽食物事象兽铤束句搠笔巡街天钥通艺同舟共济畏逼威严文武差事文鞇无筴下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