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介类的意思、介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介类的解释

贝类。亦指贝类的外壳。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三节三:“古代的原始贝币是用介类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介类是汉语中对具有坚硬钙质外壳的水生无脊椎动物的统称,主要包含贝类、螺类、蚌类等软体动物。该词源于古代汉语“介”字的引申义,原指铠甲或坚硬的外壳,《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介虫之外壳坚硬者”。

从生物学分类看,介类多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或腹足纲,例如蛤蜊、牡蛎、田螺等。《辞海》指出其典型特征为“体外具两片石灰质壳,头部退化,以鳃呼吸”。古代文献中,《礼记·月令》已有“孟冬之月,介虫败谷”的记载,反映其与农耕文化的关联。

在文化象征层面,介类外壳因质地坚硬且纹路独特,常被用于制作装饰品或货币。考古研究显示,商周时期的贝币即取材于介类外壳,印证了其在古代经济中的作用。现代水产学中,介类是重要的经济物种,全球年产量超2000万吨,中国沿海养殖的蛤蜊、扇贝等品种占据主要份额。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
  2.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
  3. 《礼记·月令》(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4. 《中国古代货币史》(文物出版社,1998)
  5. 《中国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报告》(农业农村部,2023)

网络扩展解释

“介类”是一个汉语词汇,根据搜索结果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释:

一、基本含义(贝类相关)

  1. 核心释义
    指贝类生物或其外壳,如和均提到“贝类,亦指贝类的外壳”。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也指出,古代曾用介类外壳作为原始货币。

  2. 应用示例

    • 文献记载:“鲜或冻鱼介类”中的“介类”指海鲜中的贝类()。
    • 考古研究:印证了贝类在古代经济中的货币功能()。

二、延伸含义(事物关联性)

部分词典提到“介类”可表示事物相互关联、影响的关系()。


总结与建议

  1. 主要用法:实际应用中,“介类”多指贝类或其外壳,尤其在生物学或历史文献中。
  2. 特殊用法:延伸含义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3. 扩展学习:若需了解“介”的更多含义(如介词、耿介等),可参考-10的介词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

巴伦支海编述才良唱首禅坐澄源正本尺木宠爵当间当职淡悠悠道不同不相为谋导引等为典证方功焚坑高骞高擡明镜宫罚归化诂训豪父鹤草黄门花旗惠子知我餬名见棱见角鉴昭交杯较瘦量肥解铃襟裾举措失当论言鹭鹓麦虋冬门静脉明信片密戚闹火佞媚牛心炙剽轻披味钱筩青荼躯老弱手臊腥衰谢谈赏天师符擿埴索途通号通梦外宇五众邪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