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ake pottery and smelt metal]∶烧造陶器、冶炼金属
(2) [mould;cultivate;exert a favurable influence on sb.]∶比喻对人的性格和思想进行培养
(1).陶工和铸工。《墨子·节用中》:“凡天下羣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孟子·滕文公上》:“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
(2).谓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荀子·王制》:“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农夫不斵削、不陶冶而足械用,工贾不耕田而足菽粟。”《明史·职官志一》:“虞衡典山泽採捕陶冶之事。”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技艺院者,汽机、电报、採矿、陶冶、製炼、织造等事。”
(3).制作和烧炼(陶瓷器)。 清 朱琰 《陶说·陶冶图说》:“由内廷交出陶冶图二十张,次第编明,为作图説,进呈御览。”
(4).陶铸。教化培育。《汉书·董仲舒传》:“臣闻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或夭或寿,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 颜师古 注:“陶以喻造瓦,冶以喻铸金也。言天之生人有似於此也。” 宋 王安石 《上皇帝 * 》:“所谓陶冶而成之者何也?亦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而已。” 清 唐孙华 《夏日斋中读书》诗之五:“陶冶发性灵,金玉出顽矿。” ********* 《抗战以来》二二:“这伟大时代的洪炉,陶冶了多少 中国 现代的青年战士,陶冶了多少 中国 未来的青年战士!”
(5).谓怡情养性。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至於陶冶性灵,从容讽諫,入其滋味,亦乐事也。”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陶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táo yě,具有以下多层次的解释:
原义
指烧制陶器 和冶炼金属 的工艺过程,属于古代手工业生产的重要技术。这一含义源于其词源中的“陶”(制陶)与“冶”(冶金)的结合。
比喻义
引申为对人的思想、性格或情操进行培养与塑造,强调通过环境或艺术等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陶冶情操”“陶冶心灵”。
“陶冶”一词从具体工艺发展为抽象的人文概念,体现了汉语词汇从物质生产到精神涵养的文化延伸。需根据语境区分其具体与抽象含义。
陶冶(táo yě)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语,通常表示通过学习或修养来塑造自我品性与情操。
陶冶的部首是阝(阜),总计12笔。
《陶冶》一词最早可追溯到《诗经》。出自《小雅·采采》:“继绝丝蔼,陶冶厥节。”其中,“陶冶”指的是培养、陶炼。
繁体字为「陶冶」。
在古代,「陶冶」的字形稍有不同,常用「陶煕」「釀熱」等写法。
1. 多读经典名著有助于陶冶情操。 2. 这个音乐会将会给年轻人的艺术修养带来很大的陶冶。
陶冶情操、陶冶性情、陶冶品味、陶冶才情。
熏陶、培养、熏染。
化素、颓丧、堕落。
碑首绷定奔沮惨遇长红谄躁查铺冻风斗酒百篇对本番使发铏飞蠝奉系军阀奉引坟垄负薪甘蔗棍沽誉毫末不札﹐将寻斧柯和市荒忽幻视胡服骑射火城牋草劫剂介特戒谕尽教旧我决彻雷闪离鸾别凤旅颜抹角转弯木寓逆射盘魄飘歘披宣青龙车青裙亲年人外游鋭景赏脸善士少来噬脐莫及霜准瞬动说长话短説来道去丝庄速喜挖垫枉口嚼舌文苔详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