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杆。《初学记》卷二一引 晋 王羲之 《笔经》:“昔人或以瑠璃象牙为笔管,丽饰则有之,然笔须轻便,重则躓矣。”《说郛》卷七三引 唐 卢言 《杂说》:“有人於笔管上刻《从军行》,人马毛髮皆备,云用鼠牙刻。”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鹊上梁》:“见二鹊构巢,共衔一木,大如笔管,长尺餘。”
笔管是传统书写工具的核心构件,指毛笔或钢笔的握持部分。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四方面:
一、结构解析 笔管为圆柱形中空管状结构,材质包含竹、木、金属等。《汉语大字典》记载,古代毛笔多用湘妃竹、紫檀木制作,现代钢笔常见金属与树脂复合材料。管体长度通常为15-18厘米,直径0.8-1.2厘米,符合人体工学设计。
二、历史演变 甲骨文时期已出现刻字竹签雏形,汉代《说文解字》明确记载"笔,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唐代毛笔工艺成熟,笔管出现雕漆、螺钿等装饰工艺,相关记载见于《考工记》。
三、文化内涵 《中国文房四宝辞典》指出,笔管承载着"文以载道"的象征意义:竹制笔管代表文人气节,玉制笔管象征君子之德。历代文人常在笔管镌刻诗句,如故宫博物院藏明代青玉雕龙纹管,刻有"铁画银钩"字样。
四、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应用词典》收录当代扩展用法,电子笔的握持部位仍沿用"笔管"称谓。工业设计领域将符合ISO 11540标准的儿童笔管直径限定为7-11毫米,确保握持舒适度。
“笔管”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基本词义:笔杆
引申含义:布依族乐器
其他用法如“笔管裙”等属于特定搭配,非核心词义。若需进一步了解乐器结构或历史文献例证,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
爱人摆掉半垓兵毁脖领草诏测罚倡技巉秀穿花蛱蝶出声大和打撒手儿大欲典成鼎路戙维对抗性矛盾度计多言耳屏芳樽焚烧符契覆书弗庭犷锐喝雉徽绩获落贱值结余倦怠聚晤铠骑看台宽洪海量懒拙乐圣丽娟林公满足幕席攀问箝束祈谷坛穷贱人造毛容和三穷石斧庶工説戒输眼丝车松粉天庾秃鲁麻文什五道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