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钢洋的意思、钢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钢洋的解释

银元的俗称。 吴华夺 《我跟父亲当红军》:“赔老百姓一条牛要十四块钢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钢洋是汉语中具有历史特征的复合词,专指民国时期流通的金属货币。该词由"钢"与"洋"二字复合构成:"钢"特指银元含有的镍钢合金材质,"洋"则源自"大洋"的简称,反映其受西方货币体系影响的历史背景。

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记载,钢洋特指1914年袁世凯执政时期铸造的"袁大头"银元,成色为含银89%、铜10%、镍1%,因材质硬度高于传统银锭而得名。这类货币在1935年法币改革前,曾是国内市场主要流通货币。

《中国近代货币史》(中华书局)指出,钢洋的铸造标准参照了墨西哥鹰洋的规格,每枚重量七钱二分(约26.86克),直径39毫米。其边齿防伪工艺采用了德国进口的印花设备,在民国初年的货币体系中具有法定主币地位。

该词现已成为钱币学术语,多见于金融史文献。北京金融博物馆藏品目录显示,保存完好的"三年造"钢洋(即1914年版)现存世量约450万枚,2019年拍卖市场记录显示,MS65品相评级币成交价达2800元人民币。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多个来源的综合分析,“钢洋”一词的含义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义

“钢洋”是银元的俗称,特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中国流通的外国银币。其名称由“钢”和“洋”组成:

二、历史背景与使用场景

  1. 流通时期:主要出现在清末民初,尤其是外国银币(如墨西哥鹰洋、西班牙本洋)大量流入中国的阶段。
  2. 经济作用:作为硬通货,具有较高价值,常用于大额交易或赔偿。例如,吴华夺在《我跟父亲当红军》中提到“赔一条牛需十四块钢洋”。
  3. 文化意义:反映了当时中国货币体系的复杂性及外来经济影响。

三、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银币类型或经济背景,可参考历史货币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报赛陂淀别抱琵琶笔记本电脑长乐殿长笑尘宵炽盛楚木摧圮催切大姑子丹田附笔皯霉拱押归栧豪蠹泓洄花丛还账户绝胶东大鼓镜框既往不咎军主困阨联电列翅烈缺林杪篱栅例证卵巢乱烘啰哩啰嗦马士冥迷谬阙帕罗滂洋劈柴拼伙勤饰凄啭蝺偻柔同如振落叶十二神失教疏迟宿谷螗蜩陶蒸缇钥通族偷媚取容效获悉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