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鋼洋的意思、鋼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鋼洋的解釋

銀元的俗稱。 吳華奪 《我跟父親當紅軍》:“賠老百姓一條牛要十四塊鋼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鋼洋是漢語中具有曆史特征的複合詞,專指民國時期流通的金屬貨币。該詞由"鋼"與"洋"二字複合構成:"鋼"特指銀元含有的鎳鋼合金材質,"洋"則源自"大洋"的簡稱,反映其受西方貨币體系影響的曆史背景。

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記載,鋼洋特指1914年袁世凱執政時期鑄造的"袁大頭"銀元,成色為含銀89%、銅10%、鎳1%,因材質硬度高于傳統銀錠而得名。這類貨币在1935年法币改革前,曾是國内市場主要流通貨币。

《中國近代貨币史》(中華書局)指出,鋼洋的鑄造标準參照了墨西哥鷹洋的規格,每枚重量七錢二分(約26.86克),直徑39毫米。其邊齒防僞工藝采用了德國進口的印花設備,在民國初年的貨币體系中具有法定主币地位。

該詞現已成為錢币學術語,多見于金融史文獻。北京金融博物館藏品目錄顯示,保存完好的"三年造"鋼洋(即1914年版)現存世量約450萬枚,2019年拍賣市場記錄顯示,MS65品相評級币成交價達2800元人民币。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個來源的綜合分析,“鋼洋”一詞的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義

“鋼洋”是銀元的俗稱,特指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在中國流通的外國銀币。其名稱由“鋼”和“洋”組成:

二、曆史背景與使用場景

  1. 流通時期:主要出現在清末民初,尤其是外國銀币(如墨西哥鷹洋、西班牙本洋)大量流入中國的階段。
  2. 經濟作用:作為硬通貨,具有較高價值,常用于大額交易或賠償。例如,吳華奪在《我跟父親當紅軍》中提到“賠一條牛需十四塊鋼洋”。
  3. 文化意義:反映了當時中國貨币體系的複雜性及外來經濟影響。

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銀币類型或經濟背景,可參考曆史貨币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摽身碧華長天大日扠手稱家有無車站遄迅楚棘大處着墨敵産獨異鰐海甘荼告祝格佞格喳公司鬼庭咕量孤聳航标河紀洪澇禍患講傳交錢讦牾井樹雞人舊愁新恨就然酒色之徒九隕曠卒拉巴掠彴漣淪聊爾離房離宮别窟滿口胡柴謾他面縛彌久輕虜球風虬曲全影桡詞柔緩喪人桑野上海交通大學石峯通古博今王制五色羽霞布铦铓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