蝺偻的意思、蝺偻的详细解释
蝺偻的解释
驼背。《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旁行蝺僂。” 李善 注:“蝺僂,傴僂也。《广雅》曰:傴僂,曲貌。”
词语分解
- 蝺的解释 蝺 ǔ 高大:“(鼎)然而视之蝺焉美,无所可用。” 笔画数:; 部首:虫; 笔顺编号:
- 偻的解释 偻 (僂) ǚ 脊背弯曲:伛偻(弯腰驼背)。 迅速:不能偻指(不能迅速指出来)。 偻 (僂) ó 〔偻儸〕a.干练;机灵。b.指绿林或盗贼的部下、仆从。 〔佝( (僂)島 )偻〕见“佝”。 笔画数
网络扩展解释
“蝺偻”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驼背或曲背的姿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读音:qǔ lǚ()。
- 含义:指脊梁弯曲、驼背的体态。例如《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的“旁行蝺偻”,李善注解为“伛偻”,即身体弯曲之貌。
2.文献出处与用法
- 古典引用:多见于古籍,如宋玉的赋作,常与“伛偻”通用。例如《广雅》释为“曲貌”,强调身体的弯曲状态。
- 近义词:与“伛偻”(yǔ lǚ)、“痀偻”(jū lóu)同义,均指驼背或恭敬的姿态。
3.与现代词汇的关联
- “伛偻”的扩展义:除驼背外,还可表示恭敬或俯身,如韩愈诗句“升阶伛偻荐脯酒”。
- 与“佝偻”的区分:“佝偻”(gōu lóu)多指佝偻病,属病理性弯曲;而“蝺偻”“伛偻”更侧重形态描述。
4.现代应用
- 文学描写:常用于刻画年迈者或体态特征,如“蹒跚伛偻的老人”。
- 读音注意:部分人易将“伛偻”误读为“gōu lóu”,实际应为yǔ lǚ。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古籍或词语演变,可参考《汉典》《淮南子》等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蝺偻
蝺偻(lě lǚ)是一个由2个字组成的成语,在古代汉语中表示躬身弓背的样子,常用来形容人体姿势不正确或者驼背佝偻的样子。
拆分部首和笔画
蝺的部首是虫,总共有10个笔画;偻的部首是亻(人),总共有11个笔画。
来源
《尔雅》是词语的最早来源,约成于战国时期,最初的意义是指蟹脚向上翘起的样子。后来,这个词逐渐被引申为人体驼背的形象。
繁体
蝺偻的繁体字为顑僂。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蝺偻的写法有所不同。蝺是由虼和卵两个字组成,虼表示虱子的样子,卵表示蟹的卵。偻是由鹿和步两个字组成,鹿表示驼背的形状,步表示腿部。这些写法多以象形加会意的方式构成。
例句
他整天弓着腰,脊柱弯曲,像是一个蝺偻的老人。
组词
蝺偻病、蝺偻儿、蝺偻矫正
近义词
驼背、弓背、佝偻
反义词
傲立、挺胸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