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ze;be vast and hazy] 迷蒙,迷茫
高低冥迷。——唐· 杜牧《阿房宫赋》
(1).阴暗迷茫。 宋 史达祖 《绮罗香·春雨》词:“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 明 徐渭 《雨》诗:“一雨连秋夏,无朝不冥迷。” 清 纳兰性德 《一络索·雪》词:“密洒征鞍无数,冥迷远树。乱山重迭者难分,似五里濛濛雾。”
(2).迷糊。形容因过度悲伤而神智恍惚。 宋 叶适 《除工部侍郎谢表》:“臣昨承君命而趋走,遽罹家祸之悲伤。当其冥迷,仍復顾省。”
“冥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迷蒙、迷茫
指事物或景象模糊不清的状态,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观的朦胧感。例如杜牧《阿房宫赋》中“高低冥迷”,形容宫殿群在视觉上的错落迷离。
阴暗迷茫
强调环境或氛围的幽暗与混沌,如宋代史达祖《绮罗香·春雨》中“尽日冥迷”,描写阴雨连绵的晦暗景象。
神智恍惚
引申为因过度悲伤或情绪冲击导致的精神恍惚状态。如宋代叶适《除工部侍郎谢表》提到“当其冥迷”,描述因家祸而陷入的恍惚心境。
部分网络资料将“冥迷”解释为成语,但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未标注其为成语,建议以传统释义为主。
冥迷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混沌、迷茫、失去方向或困惑。它由“冥”和“迷”两个字组成。
部首:冫冖(冫在左,冖在右)
笔画:12画(冫4画,冖8画)
来源:冥迷这个词源于古代的谋士和军事将领对人类思想混乱、迷茫和困惑的描述。后来,它也用来形容个人困厄和困扰。
繁体:冥迷(没有繁体字形)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采用了不同的书写风格和笔触。冥迷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会稍有差异。
例句:他在困境中陷入冥迷,找不到前进的道路。
组词:冥思、冥顽不化、迷惑、迷失、迷雾、迷茫
近义词:迷惑、迷茫、困惑、陷入困境
反义词:明确、清晰、坚定、得到启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