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 代人用以辟邪的佩饰。于正月卯日制成,以金、玉或桃木为材料,刻有辟邪内容的文字。《汉书·王莽传中》:“正月刚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刚卯,以正月卯日作佩之,长三寸,广一寸,四方;或用玉,或用金,或用桃,著革带佩之。今有玉在者,铭其一面曰:正月刚卯。’ 晋灼 曰:‘刚卯长一寸,广五分,四方。当中央从穿作孔,以采丝葺其底,如冠缨头蕤。刻其上面,作两行书……其一铭曰:疾日严卯,帝令 夔 化,顺尔固伏,化兹灵殳。既正既直,既觚既方,庶疫刚癉,莫我敢当。’今往往有土中得玉刚卯者,案大小及文, 服 説是也。” 宋 马永卿 《嬾真子·正月刚卯》:“盖刚者,强也;卯者,刘也。正月佩之,尊国姓也。” 元 方回 《五月初三日雨寒痰嗽》诗:“佩符岂有玉刚卯,挑药久无金错刀。”
“刚卯”一词在汉语中有两种主要含义,分别涉及古代时间单位和汉代辟邪饰物,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指早晨五点钟左右,即古代十二地支计时法中“卯时”的初始时段。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卯时对应现代时间的5:00-7:00,“刚卯”特指卯时之初(约5:00)。
使用背景
古代缺乏精确计时工具,以地支划分时间。例如,“刚卯”可用于描述事件发生的具体时段,如“刚卯出发”即指清晨五点左右动身。
形制与功能
刚卯是汉代流行的护身符,多为长形四方体,材质包括玉、金、象牙、桃木等,刻有驱邪文字(如“正月刚卯既央”),穿孔佩戴。常与“严卯”合称“双卯”,用于避灾禳疫。
历史沿革
文献记载
相关描述见于《汉书·礼仪志》《后汉书·舆服志》等古籍,后世如《七修类稿》《辍耕录》亦有转述。
“刚卯”一词需结合语境理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汉书》或汉代服饰研究文献。
白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被选举权笔柱搏执餢飳藏猫儿曹掾承买抽思纯气厨宰存赐喋喋不休渡涉干枯功盖天地岣嵝碑惯串光容跪灵贵位鼓乱贺冬黑尾彗云假撇清极地爬天诘鞫金鹍车噤舌九会居然克获浪木榄酱瞭眊燎薰流布鲁阳戈脉象髦英秘校倪嗣冲偶一平泉镪宝乔禁架切口入灭神乎豕虎传譌水老鼠私赂随身衣服统子投鞭仙尘销荡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