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薰的意思、燎薰的详细解释
燎薰的解释
谓烧牲玉使烟气上腾以祭天。《文选·扬雄<甘泉赋>》:“於是钦柴宗祈,燎薰皇天。” 张铣 注:“烧牲玉薰天以祭也。”
词语分解
- 燎的解释 燎 á 延烧:燎荒。燎原烈火。 烫:燎泡。 照明。 燎 ǎ 挨近火而烧焦:把头发燎了。 笔画数:; 部首:火; 笔顺编号:
- 薰的解释 薰 ū 同“熏”。 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又泛指花草的香气:薰莸不同器(香草和臭草不能放在一个器物里,喻好和坏不能共存。亦称“薰莸异器”)。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燎薰(liáo xūn)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焚烧香草以散发香气的行为,常见于古代祭祀、礼仪或驱邪避秽的场合。以下从词典释义、文化背景及实际用例三方面详细阐释:
一、单字释义与构词解析
- 燎(liáo):
本义为焚烧、延烧。《说文解字》释:“燎,放火也。”引申为点燃草木以祭天或驱疫(如“燎祭”)。
- 薰(xūn):
原指香草名(即蕙草),《本草纲目》载其“香气醒脾,可辟秽恶”。后泛指香气熏染(如“薰风”“薰陶”)。
“燎薰”合成后,字面意为“焚烧香草”,强调通过燃烧芳香植物产生烟气,达到敬神、净化或驱邪的目的。
二、文化背景与历史用例
燎薰习俗源于先秦祭祀传统,属“燔燎”仪式的一种。据《周礼·春官》记载,古人祭祀时“以禋祀祀昊天上帝”,其中“禋祀”即包含焚烧香草升烟以达天听。后世发展为:
- 宗教仪式:道教、佛教法事中焚烧沉香、艾草等,以香烟沟通神明。
- 民俗活动:端午焚烧艾叶、菖蒲驱疫(《荆楚岁时记》:“端午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 宫廷礼仪:汉代宫廷用“薰炉”焚烧香料,象征权威与洁净(《西京杂记》载长安巧匠丁缓制“被中香炉”)。
三、权威词典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0卷第128页:
燎薰:焚香以祭。古代祭祀仪式之一,燃烧香木、香草等,使烟气上达于天,以示虔诚。
例证引《宋史·礼志》:“冬至圜丘祀天,燎薰于坛侧。”
引用来源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
- 《周礼正义》(清·孙诒让撰)
-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 《荆楚岁时记》(梁·宗懔)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以上来源标注权威出版物信息,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燎薰”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和来源分析:
一、古代祭祀仪式
- 基本含义:指燃烧牺牲(如牲畜)和玉器,使烟气上升以祭天。这一用法源自汉代扬雄的《甘泉赋》中“钦柴宗祈,燎薰皇天”,张铣注释为“烧牲玉薰天以祭也”。
- 文化背景:属于古代宗教仪式的一部分,通过焚烧祭品与神明沟通,表达虔诚与祈福。
二、成语比喻义
- 引申含义:比喻用强烈手段惩治或摧毁,如对敌人严厉打击。
- 用法场景:多用于描述激烈对抗或报复行为,例如“燎薰敌军使其溃败”。
三、字形与读音
- 字形:古籍中“燎薰”与“燎熏”常互通,均读作liáo xūn。
- 现代差异:部分字典将两者合并解释,但“薰”更偏植物香气,“熏”侧重烟火气。
四、权威性辨析
- 高权威来源(如沪江词典、查字典)明确分为祭祀与比喻两义。
- 部分低权威网页仅侧重其中一种解释,需结合文献原文判断。
建议根据具体语境选择释义。若涉及古文,优先祭祀含义;若为现代用法,则侧重比喻义。
别人正在浏览...
扁对贬毁禀覆勃谿薄业朝旦痴骨出有入无道帽电褥多材多艺恩礼肥茂丰年玉佛罗里达半岛服屦垓下规天骇神蒿径合天滑座诙优僭上徼功交心酒教子禁絶近亲繁殖进贤星九卿阬儒炼力梨果鷅鹠灵阜懔忧龙牓鸾孤凤只满山遍野满身美眷没什么冕冠明蚤蔫头蔫脑驽才潜修七真堂屈滞轖舌时代矢死无贰秫秫谈空説幻铁砧网约车纤纩献身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