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位。《后汉书·党锢传·尹勋》:“家世衣冠,伯父 睦 为司徒,兄 颂 为太尉,宗族多居贵位者。”《宋书·王景文传》:“以此居贵位要任,当有致忧兢理不?” 宋 司马光 《礼部尚书张公墓志铭》:“公久在贵位,宗族用公荫补官者凡三十餘人。”
(2).指贵臣。 唐 陆贽 《论叙迁幸之由状》:“道路悽悯,部曲感伤,贵位崇勋,孰不解体。”
“贵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贵位”由“贵”(高贵、尊贵)和“位”(位置、地位)组成,主要指高位或要职,常用于形容担任重要职务或拥有高级别地位的人。例如《后汉书》中提到“宗族多居贵位者”,即指家族成员占据显赫官职。
指高位
如《宋书·王景文传》中“居贵位要任”,强调身居重要职位;司马光《礼部尚书张公墓志铭》提到“久在贵位”,描述长期担任高官的情况。
指贵臣
唐代陆贽在奏疏中用“贵位崇勋”形容位高权重的大臣,体现对显贵人物的指代。
“贵”本身还包含“价值高”“值得重视”等含义(如“民为贵”),因此“贵位”也隐含对地位的尊重。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后汉书》《宋书》等古籍原文。
《贵位》是一个四字词语,意为尊贵的地位或职位。
《贵位》的拆分部首为贝(贝贵)和位(人立占负),总共9个笔画。
《贵位》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在古代的官员制度中,不同职位有着不同的等级,而“贵位”代表着最高尊贵的职位。
《贵位》在繁体中的写法为「貴位」。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贵位》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体意义相同。例如,有些古代文献中将《贵位》写作「貴坐」,「貴職」等。
1. 他通过努力工作终于获得了贵位。
2. 她出身高贵,在社会上一直拥有贵位。
贵族、尊贵、高位、荣位等。
尊贵、高位、显贵。
卑位、贱位、低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