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棡鼓的意思、棡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棡鼓的解释

一种有盖的小鼓,长三尺,奏乐时常先敲击以引大鼓。《乐府诗集·横吹曲辞》 宋 郭茂倩 题解:“自 隋 已后,始以横吹用之卤簿,与鼓吹列为四部,总谓之鼓吹,并以供大驾及皇太子、王公等。一曰棡鼓部,其乐器有棡鼓、金鉦、大鼓、小鼓、长鸣角、次鸣角、大角七种。”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棡鼓”是一种古代打击乐器,主要用于仪式或宴享场合。以下是综合解释:

  1. 基本定义
    棡鼓(拼音:gāng gǔ)是一种带盖的小型鼓,长约三尺(约1米)。其特点是在奏乐时通常先被敲击,用以引导后续的大鼓或其他乐器加入演奏。

  2. 历史与用途
    据《文献通考·乐九》和《隋书·音乐志》记载,棡鼓在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的宴享活动中被使用,属于卤簿仪仗乐器之一,常与金鉦、长鸣角等组成鼓吹乐部。

  3. 别名与文献记载
    该乐器在不同文献中亦写作“掆鼓”,如《隋书》称“棡鼓”,而《文献通考》则记为“掆鼓”,实为同一类乐器。此外,它还被传为黄帝时期的乐曲名,共十章,可能与祭祀或战争相关。

  4. 补充说明
    普通“鼓”在古乐中多为圆柱形中空结构,两面蒙皮(如牛皮),用途广泛,包括指挥军队、祭祀、庆典等。而棡鼓因带盖的独特设计,可能具有调节音色或象征礼仪的功能。

建议进一步查阅《文献通考》《隋书》等古籍原文,或参考权威音乐史研究获取更详细背景。

网络扩展解释二

《棡鼓》是一个中国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古代鼓乐器。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字、古时候的写法、例句,还有与它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棡鼓」的部首是「木」,意为木材。 - 它由14个笔画构成,分别是:捺、撇、提、横折、竖弯钩、横、撇折、点、横折撇、竖、横钩、竖折、横折钩、横折弯钩。 来源: - 「棡鼓」来源于古代的乐器名称,指的是用木头制成的鼓。 繁体: - 「棡鼓」的繁体字为「棡鼓」,和简体字一样。 古时候汉字写法: - 在古代,「棡鼓」写作:「棡䲕」。 例句: - 奏起悠扬的棡鼓声,整个庆典活动更加热闹了起来。 组词: - 「棡鼓」可以和其他字组合成一些词语,比如「棡鼓乐团」、「棡鼓表演」。 近义词: - 「棡鼓」的近义词包括「鼓」、「木鼓」。 反义词: - 「棡鼓」的反义词没有固定用法,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决定,比如「不击鼓」或「不鼓掌」。 希望这些简短的回答能满足你对「棡鼓」的了解需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