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俭戚的意思、俭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俭戚的解释

俭约而悲伤。语本《论语·八佾》:“礼,与其奢也寧俭;丧,与其易也寧戚。”《红楼梦》第六6*四回:“又有一等半瓶醋的读书人,説是丧礼与其奢易莫若俭戚的。”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俭戚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俭戚”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以从构成它的两个字“俭”和“戚”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主要用于描述一种特定的情感状态或行为规范,尤其在古代礼仪场合中常见。

  1. “俭”的含义:

    • 本义: 行为约束、自我节制。《说文解字》:“俭,约也。”段玉裁注:“约者,缠束也。俭者,不敢放侈之意。” 核心在于收敛、约束、不放纵。
    • 引申义:
      • 节俭,节省: 这是最常用的引申义,指在物质使用上不浪费,如“俭省”、“勤俭”。
      • 谦逊,恭敬: 在行为态度上保持谦卑、收敛,不放肆。如《礼记·乐记》:“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
      • (特指在丧礼中) 行为举止有所收敛、克制,以符合哀伤的氛围和礼仪要求。这是理解“俭戚”中“俭”的关键。
  2. “戚”的含义:

    • 本义: 一种斧类兵器。《说文解字》:“戚,戉也。”段玉裁注:“戚小于戉。”
    • 引申义:
      • 亲近,亲属: 因“戚”作为兵器常用于护卫亲近之人,故引申指亲属,如“亲戚”。
      • 忧愁,悲伤: 这是“俭戚”中“戚”的核心含义。内心感到痛苦、哀伤。如《论语·八佾》:“丧,与其易也,宁戚。” (丧事,与其仪式上过分铺张,不如内心真正哀伤)。《庄子·大宗师》:“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3. “俭戚”的合成含义: 将“俭”和“戚”的含义结合起来,“俭戚”特指:

    • 在遭遇丧事或其他哀伤场合时,内心充满悲痛(戚),并在外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与之相应的收敛、克制、肃穆(俭)。
    • 它描述的是一种内外一致的情感状态:内心哀伤,外在行为也因这种哀伤而变得庄重、收敛、不放纵,符合礼仪规范。强调的是哀伤之情在行为上的自然流露和恰当表达(节制)。
  4. 典籍中的例证与权威解释:

    • 《礼记·檀弓上》: “子路曰:‘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餘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餘也。’” 这段话虽未直接用“俭戚”,但体现了儒家丧礼的核心精神:内在的真挚哀伤(戚)比外在繁复的礼仪形式更重要。而“俭”的行为正是这种内在哀伤(戚)的外在体现。
    • 《汉语大词典》(权威辞书): 对“俭戚”的解释通常直接指向“俭约而悲伤”,强调在丧事中的情感与行为表现。来源:罗竹风主编. 汉语大词典.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86-1993.
    • 古代礼仪文献: 在《仪礼》、《礼记》等记载古代礼仪的典籍中,虽然没有直接定义“俭戚”这个词条,但其中关于丧礼中主人、宾客应保持“哀至则哭”、“哭不偯”(哭要发自内心,但不过分放纵)、“居丧有礼”(行为有节制)等规定,正是“俭戚”精神的具体体现。来源: [清] 阮元 校刻. 十三经注疏 (含《仪礼注疏》、《礼记正义》).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这是研究古代礼仪最权威的文献基础)

“俭戚”一词,源自古代礼仪文化,尤其与丧礼密切相关。其核心含义是指在遭遇丧事或处于哀伤情境时,内心怀有深切的悲痛(戚),并在外在行为上自觉地表现出收敛、克制、肃穆、合乎礼仪的庄重态度(俭)。它强调的是内在哀伤情感与外在节制行为的统一,是儒家礼制中表达哀思的一种特定且被推崇的方式。

网络扩展解释

“俭戚”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结合古典文献和文学引用进行解析:

基本释义

词义解析

  1. “俭”:意为节俭、朴素,反对浪费。
  2. “戚”:指内心的悲痛、哀伤,强调情感的真实性。

应用与引用

文化内涵

这一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内在情感重于外在形式的价值观,尤其在丧礼中,主张以简朴的方式表达深切哀思,而非追求繁复的仪式。

如需进一步了解词语的近义词或具体语境用法,可参考词典类工具(如、5的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埃及艺术鼇甲百日青白石先生八音匣镳局表征不介入撤火诚惶诚惧承用抽纱服装大会敌头洞赤断无此理飞燕風虎雲龍丰矩風虔蜂螫管你贺词毁宅绞脸积沉今音记志局量聚讼纷纭孔子灵贶临难苟免流红耧犂碌轴马四环幕职内禪逆天犯顺掐出水来禽犊秋风纨扇图诠序弱不好弄塞拉利昂绳举神色不动申谢水晶鱼水砚顺命死辠惕虑庭坚通用字土窖仙升小家小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