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革的意思、逮革的详细解释
逮革的解释
逮捕革职。《明史·兵志二》:“军多死,班将往往逮革。”
词语分解
- 逮的解释 逮 à 到,及:力有未逮。 捉拿:逮捕。逮系。 捕抓捉放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 革的解释 革 é 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皮革。革履(皮鞋)。革囊。 改变:革新。革命(a.原意是改变命运;b.现指改变社会制度、建立新社会的群众运动;c.亦指改造旧技术、旧思想的运动)。改革。变革。 取消,除掉
专业解析
“逮革”是一个源自古代官制的汉语词汇,具有特定的法律和行政含义,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核心释义
“逮革”指逮捕并革除官职。它包含两个连续动作:
- 逮:依法拘捕、捉拿(涉事官员)。
- 革:革职,即撤销其职务与官衔。
这一过程通常针对犯有严重过失或罪行的官吏,体现古代对官员的司法与行政双重惩戒机制。例如:
“官吏贪赃枉法,经查实后即行逮革。”
二、文献出处与用法
该词多见于明清史料,尤以司法案例和吏治记录为著:
- 《明史·海瑞传》 载有官员因渎职遭“逮革下狱”的记载,反映明代监察制度对官吏的严苛约束 。
- 清代《刑案汇览》 中多次出现“奏请逮革”的表述,指向需皇帝批复的重大官员惩处程序 。
三、历史语境与相关概念
- 与“褫职”的区别:
“褫职”(如“褫职查办”)仅指革职,未必伴随逮捕;而“逮革”强调“逮捕+革职”的强制程序 。
- 司法程序关联:
常作为“下狱”“问罪”的前置步骤,如“逮革—审讯—定罪”链条,体现古代“刑不上大夫”制度的例外情形 。
四、现代语义演变
当代汉语中,“逮革”已非常用词,但可见于历史研究或仿古文本中,用以描述古代官吏惩处场景。其结构仍保留“逮捕+剥夺权利”的复合语义逻辑 。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年,"逮革"词条释义。
- 汉典(zdic.net) 汉语古文字词数据库,逮革的文献用例解析。
- 国学大师(guoxuedashi.com) 明清史料库,《明史》《清实录》相关案例摘录。
网络扩展解释
“逮革”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释义
- 拼音:dǎi gé(部分资料注音为“ㄉㄞˇ ㄍㄜˊ”)。
- 含义:指“逮捕革职”,即对官员实施逮捕并撤销其职务的双重处罚,常用于古代对失职或犯罪官员的惩处。
2.词义分解
- 逮:意为“逮捕、捉拿”,在口语中也可单独使用(如“逮老鼠”),但在合成词中多指官方抓捕行为。
- 革:此处指“革职”,即解除官职,源自“革”的引申义“改变、去除”。
3.历史出处
- 该词在《明史·兵志二》中有明确用例:“军多死,班将往往逮革。”
此句描述了明代军队因伤亡惨重,相关将领被追究责任并革职的史实。
4.用法说明
- 语境:多用于古代文献或历史叙述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
- 权威性:高权威性资料(如《汉典》)与多部词典均收录此词,释义一致。
5.总结
“逮革”是古代官僚制度中的惩戒措施,结合了刑事处罚(逮捕)与行政处罚(革职),反映了传统社会对官员的双重约束机制。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明史》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阿那波那凹凸百无聊赖宝锳遍宇并疆兼巷博贯采香迳猜讶常俦城旦书抽擢粗绒棉打惨耽读登侑方家福田衣攻斗寒服豢爱讲盘子简制敬谢金悬迥野决制科兵刻罚狂吟刳胎焚夭理孙流芳千古梅颊密利迦罗木拨拈花微笑瓯卜叛敌侨眷奇货秦邮帖起墖稔衅扫愁帚滳滳上樽手将霜轮说内赎折斯人私议踏蹬同盟军同休等戚颓陁万世一时玩物丧志文奸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