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疳疮的意思、疳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疳疮的解释

即下疳。指性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疳疮》:“疳疮统名有三原,欲6*火未遂溲淋难,房术涂药痛痒紫,光亮赤肿梅毒愆。”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疳疮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疳疮(gān chuāng)是中医病名,指因疳疾引发的皮肤或黏膜溃疡性疾病,多发于小儿。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及医学角度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疳(gān)

    指小儿因脾胃失调、营养不良导致的慢性虚损性疾病,古称“疳积”。《说文解字》未直接收录“疳”,但《康熙字典》引《集韵》释为“小儿食甘物过多生疳”。现代中医认为疳疾与消化功能障碍、寄生虫感染相关。

  2. 疮(chuāng)

    泛指皮肤或黏膜的溃烂性病变。《玉篇·疒部》载:“疮,疮痍也。”即体表溃烂之症。

  3. 疳疮合义

    指疳病继发的溃疡,常见于口腔、外阴等部位,如“口疳”(口腔溃疡)、“下疳”(外阴溃烂)。清代《医宗金鉴》载:“疳疮形名甚多……总由积热所致。”


二、临床表现与分类

  1. 口疳

    • 症状:口腔黏膜红肿、糜烂,伴口臭、流涎。
    • 病因:心脾积热上攻口舌(《诸病源候论》)。
    • 对应现代医学:复发性口疮、疱疹性龈口炎等。
  2. 下疳

    • 症状:外阴部溃疡,古代亦指性病范畴的“硬下疳”(梅毒初期)。
    • 中医区分:非传染性下疳多因湿热下注(《外科正宗》)。
    • 注:现代医学中,“下疳”一词已少用,需结合语境鉴别。

三、病因病机


四、治疗原则

  1. 内治:
    • 健脾消积:如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清热解毒:如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治口疳。
  2. 外治:
    • 漱口/外洗:黄连、甘草煎汤(《本草纲目》)。
    • 敷药:冰硼散涂口疮(《外科正宗》)。

五、现代医学关联

疳疮症状可能对应:


参考文献

  1. 《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

    定义疳疮为“疳毒侵淫肌肤所致的溃烂”。

  2.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巢元方,隋)

    论述疳疾致口疮的病理。

  3. 《外科正宗·下疳论》(陈实功,明)

    分类治疗各类下疳。

  4. 《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

    收录黄连、冰片等外用药物功效。

(注:古籍原文可通过"中医世家"等专业平台查阅:www.zysj.com.cn)

网络扩展解释

“疳疮”是一个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有不同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现代医学/皮肤病学角度

  1. 定义
    指由疥螨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疥疮),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如衣物、床铺等。
  2. 症状
    常见于皮肤薄弱处(指缝、手腕、外生殖器等),表现为丘疹、水疱及剧烈瘙痒,夜间加重。
  3. 治疗
    外用硫磺软膏、苯甲酸苄酯搽剂,严重时需口服抗组胺药或激素类药物。

二、传统中医角度

  1. 广义分类
    • 牙疳:因胃经邪热上攻,导致牙龈溃烂、牙齿脱落。
    • 下疳:即性病范畴,多因不洁性行为或外邪感染,表现为生殖器溃疡、瘙痒等。
  2. 古籍记载
    《医宗金鉴》等中医典籍将“疳疮”与梅毒等性病关联,强调其“欲火未遂”“房术涂药”等病因。

三、其他引申含义

部分文献将其引申为“有害无益的行为”,如儿童营养不良引发的疾病,或比喻言行损人害己。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总结建议

若出现疑似症状,需根据具体表现区分皮肤感染或性传播疾病,并及时就医。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对“疳疮”定义存在差异,建议参考权威医疗机构的诊断。

别人正在浏览...

啊哟白杆兵白青报信背乡诐术长驱直进臣邻绸绢绰子出世离群掸掸抖毛儿惇厚恶林儿女发放方头封籍汾阳宫瓜蒂晷暇濠州真人合本镮钮虎崽徼福搅诨脚梢天借秦金版卷挛絶诗俊音扣厅枯鱼骆驼杖毛犊面谀背毁敏辩墓所弄白相排缵碰股前禽期颐鲨翅尚远身长书富五车松吹素王天蓝色添盐着醋通域抟影外彝衔辛小五金斆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