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借秦的意思、借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借秦的解释

借 秦 朝乱亡为喻,以论治政之道。语出《汉书·贾山传》:“ 贾山 , 潁川 人也…… 孝文 时,言治乱之道,借 秦 为諭,名曰《至言》。” 宋 苏轼 《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之一:“曲无和者应思 郢 ,论少卑之且借 秦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借秦"作为汉语复合词,在权威词典中暂未单独收录词条,但可从构词法和历史语用角度进行解析。根据《汉语大词典》对"借"的释义,该字具有"假托、凭借"的核心语义(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而"秦"作为专名,既指周代诸侯国(公元前770-前221年),亦特指中国首个大一统王朝(公元前221-前206年)。

在历史典故应用中,"借秦"结构常见于"借秦喻今"的修辞模式,如《战国策》记载的纵横家言论中,常有"借秦之势以说诸侯"的论辩策略(中华书局,2010)。唐代杜牧《阿房宫赋》更将这种用法推向艺术高度,通过铺陈秦宫奢靡,实为讽谏当朝。清代考据学家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提出:"凡言借秦者,多取鉴戒之义"(商务印书馆,1937)。

需要说明的是,该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已趋于式微,主要见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建议研究者可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编)及《中国历史大辞典》(谭其骧主编)获取更系统的词义演变脉络。

网络扩展解释

“借秦”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语,其含义和使用背景如下:

一、词义解析

“借秦”指借秦朝乱亡的历史为比喻,来论述治国理政之道。核心是通过分析秦朝灭亡的教训,总结政治得失,为当世提供警示。该词出自《汉书·贾山传》,其中记载贾山在汉文帝时期撰写《至言》,以秦为鉴讨论治乱兴衰。

二、词源与背景

  1. 历史出处
    西汉贾山在《至言》中,通过总结秦朝暴政、严刑峻法等弊端导致灭亡的教训,向汉文帝提出治国建议。如《汉书》提到:“言治乱之道,借秦为谕”。
  2. 后世引用
    宋代苏轼在《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中化用此典:“论少卑之且借秦”,意为以秦代史事为论据,降低论述的尖锐性。

三、用法与影响

四、总结

“借秦”本质是以史为鉴的论述策略,通过历史案例的借喻,达到劝谏或论证目的。其核心思想与《阿房宫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相通,强调吸取前朝教训的重要性。

别人正在浏览...

班固毕对冰场城聚陈雷船东刀砧杀打如意算盘砥绩趸数放野沸渖伏处釜钟狗窝观井果播贺学后果兼旬椒花家学渊源急口近郛酒仙巨坊巨壑开采磕头宽饮冷地林籁洛都脉口门生故旧幂首魄门浅鲜啓伐情缘穷原秋后算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盛多驶流顺毛儿扑撒顺通司掌松垮垮夙好帑僇韬晦腾越兔客微捕委曲成全吴回香火兄弟享食械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