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絶诗的意思、絶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絶诗的解释

即绝句。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 卢 相 多逊 在朝行时,将歷代帝王年历、功臣事迹、天下州郡图誌,理体、事务、沿革、典故,括成一百二十絶诗,以备应对。”参见“ 絶句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絶诗”是汉语词汇,现通常写作“绝诗”,即“绝句”,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绝句是由四句组成的短诗,属于近体诗范畴,因结构短小精炼而得名。其名称来源有多种说法,包括“截取律诗之半”或“短句成诗”等。

  2. 起源与发展
    绝句起源于汉魏南北朝歌谣,南朝时期逐渐形成固定名称。宋代文献如《丁晋公谈录》记载,古人曾用绝句形式整理历史典故(如卢多逊编撰的120首绝诗)。

  3. 结构与分类

    • 字数:常见五言(每句五字)、七言(每句七字),六言较少见。
    • 格律:分为“律绝”(严格遵循平仄押韵)和“古绝”(相对自由)两类。
    • 功能:早期用于配乐传唱,后发展为独立诗体。
  4. 经典示例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此诗通过四句描绘草堂春景,体现了绝句凝练含蓄的特点。

  5. “絶”字的含义
    “绝”在古汉语中有“断绝”“极致”之意,此处引申为诗歌形式的短小精妙。

如需进一步了解不同时期绝句的演变,可参考古代诗词选集或文学史相关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什么是《絶诗》

《絶诗》是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源自中国古代文学。它是一种以表达感情和抒发思想为目的的短诗,通常由四个句子组成,每个句子通常只有七个音节。

《絶诗》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絶诗》的汉字“絶”由结构部首“糸”和词义部首“白”组成。拆分笔画:结构部首“糸”有三画,词义部首“白”有二画,总共五画。

《絶诗》的来源和演变

《絶诗》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学,最早出现于唐朝。他们用《絶诞诗》来形容这个文体,因为表达在这样的句子和节奏限制下是非常困难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文体被广泛传播和发展,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学形式。在不同的朝代和文化中,都有人以不同的方式创造和演绎《絶诗》,使其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絶诗》的繁体写法

《絶诗》的繁体写法是「絕詩」。

古时候《絶诗》的汉字写法

在古代,人们通常使用篆书或者隶书来写汉字。《絶诗》的古代汉字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无法确定一个具体的写法。

《絶诗》的例句

1. 窗外寒风吹,枯叶落纷飞。 (7个音节)

2. 春鸟啼声悠,花香飘万枝。 (7个音节)

3. 书页上墨痕,思绪遥绵绵。 (7个音节)

《絶诗》的组词

1. 絶情 (jié qíng) - 意味着不再有情感或感情。

2. 絶望 (jié wàng) - 意味着完全失去希望。

3. 絶对 (jié duì) - 意味着完全、绝对。

《絶诗》的近义词

1. 绝句 (jué jù) - 一种四行诗,构成整体意境。

2. 绝韵 (jué yùn) - 诗歌中每行的韵脚都不相同。

3. 绝妙 (jué miào) - 极其出色和精彩。

《絶诗》的反义词

1. 抒情诗 (shū qíng shī) - 以表达情感为目的的诗歌。

2. 长篇诗 (cháng piān shī) - 由多个章节组成、长度较长的诗歌。

3. 宛转诗 (wǎn zhuǎn shī) - 诗歌内容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别人正在浏览...

跛夫餐刀餐氊使参坐层出不穷虿介成品率城隈冲水崇伟鉏麑出仕二十五絃分割佛罗安国阁置攻苦茹酸瓜皮搭李皮海象黑扑扑黄癣纪录鹫窟就是开身克敦客套语掠服两丱罗绷盲洋面雪摩捋昵嬖皮衣迫逐弃灰清警覃霈秋风落叶三告官伤破声响蛇涎失聪视临狮子林收驹说长道短硕臣耸立随驾碎细特指天遂人愿投效歪斜污点五丈旗险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