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旮旯的意思、旮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旮旯的解释

(1) [corner;nook] 〈方〉∶角落。如:墙旮旯

(2) [out-of-the-way place]∶狭窄、偏僻、隐蔽靠边的地方

从山旮旯来的孩子

(3) 又如:背旮旯

详细解释

(1).方言。角落。《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解扣鬆裙,在炕旮旯里换上。”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五章:“不用我,把我放到墙旮旯里,我也不埋怨。” 袁静 《伏虎记》第十七回:“ 徐青山 ……气得又不说话了,蹲在墙旮旯里抽闷烟。”

(2).方言。指狭窄偏僻的地方。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九章:“他要我同他去,好家伙!他还想缠住我,我咋会去那旮旯呢?”

(3).方言。地方;处所。 董均伦 江源 《聊斋汊子》:“他想非选个福态相的白面书生不可……一旮旯都说遍了。 王老头 就是没挑着个合适的。” 董均伦 江源 《聊斋汊子》:“场上圆旮旯都堆上柴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旮旯(读音:gā lá)是一个汉语名词,指角落或偏僻、狭窄的地方,常用于口语中表达不显眼、不易被注意到的位置。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要点:

  1. 基本释义

    指房屋、器物或空间中形成的角落,如墙旮旯、炕旮旯。也泛指一切偏僻、狭窄、隐蔽的处所,如山旮旯、背旮旯。强调位置的不起眼和不易触及。

  2. 字形结构与来源

    “旮旯”属于会意字或合音字。“旮”可拆为“九”与“日”,意指太阳在角落(如“九”的曲折形态);“旯”拆为“日”与“力”,象征阳光难以直射之地。两字组合强化了“阳光照射不到的角落”这一意象,后引申为所有隐蔽角落。

  3. 方言与地域特色

    该词在北方方言(如北京话、东北话)中使用广泛,带有鲜明的口语色彩。南方部分地区也有类似用法,但可能发音或用词略有差异。

  4. 文化内涵

    常隐含“被忽视”“边缘化”的意味,如“犄角旮旯”形容极其偏僻的角落。在文学作品中可营造市井生活气息或象征人物的处境。


参考资料

释义综合参考以下权威汉语工具书:

小贴士

“旮旯”常与“犄角”连用(“犄角旮旯”),泛指所有角落;书写时需注意“旮”(左“九”右“日”)与“旯”(左“日”右“力”)的笔顺,避免误写为“旯旮”。

网络扩展解释

“旮旯”是汉语方言词汇,读音为gā lá(部分方言或语境中可能读作gá lá),主要用于描述“角落”或“偏僻的地方”。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字义

    • 指屋子里或院子里的角落,或一切不易被注意的狭窄、隐蔽的边角处。例如:“墙旮旯”“山旮旯”()。
    •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为“狭窄偏僻的地方”或“角落”,常用于口语表达()。
  2. 典型用法

    • 形容具体位置:如“书掉到桌子旮旯里了”“背旮旯”()。
    • 引申为抽象概念:如“历史的旮旯”“经济落后的小旮旯”()。

二、方言差异

  1. 北方方言
    • 普遍表示“角落”或“偏僻处”,如“犄角旮旯”()。
  2. 江西方言(吉安地区)
    • 特指“脏乱的地方”,如“这地方旮里旮旯”()。
  3. 西北方言
    • 指狭缝或隐蔽处;粤语中可表示“贫穷地区”或“夹肢窝”()。

三、字形与读音

  1. 拆解
    • “旮”由“九”和“日”组成,“旯”由“日”和“卜”组成,二字均为形声字()。
  2. 易错点
    • 常被误读为“gā hā”,但“旯”正确读音为“lá”()。

四、例句与拓展


“旮旯”是汉语中生动的地域性词汇,既描述具体空间的角落,也隐喻边缘化或不易察觉的事物。其读音和含义需结合方言语境灵活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闇暝白毫相白色花楚腰纤细促急稻舍电策地关都察院杜丽耳提面训翻泊翻卷肺渴肥田粉風發凤仙附火富腴干聒攻禜诟戏龢同溷冒蹇伛椒柏酒椒实醮事集弦胶絶绪开门空冥雷霆之诛连遱连窝端留取龙德拘摹儗木王拿稳泥马渡江趋蹶伤风败俗上澣梢泊省俭设疑矢死不二师巫十相俱足所望擡迭田畯琬圭弯跧碨柍相搏湘妃祥鳣详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