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泥马渡江的意思、泥马渡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泥马渡江的解释

相传 靖康 之变, 康王 ( 高宗 赵构 )质于 金 ,与 金 太子同射。 康王 三矢俱中, 金 人以为此必拣选宗室之长于武艺者冒名为之,留之无益,遣还。 康王 得脱,奔窜疲困,假寐于 崔府君庙 中,梦神人曰:“ 金 人追及,速去之。已备马于门首。” 康王 惊觉,马已在侧,跃马南驰。既渡河而马不复动,下视之,则泥马也。见 宋 辛弃疾 《南渡录》。 高宗 泥马渡 江 , 宋 元 以来争传乐道,文人笔记颇多记载,而行迹、地方时有抵牾不同。《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 康王 泥马渡 江 ,弃了 汴京 ,偏安一隅,改元 建炎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直至二帝蒙尘, 高宗 泥马渡 江 ,偏安一隅,天下分为南北,方得休息。”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高宗泥马渡江之讹》:“ 宋高宗 初至 杭州 ,即命立 崔府君庙 ,以示灵异,於是精忠小説遂有泥马渡 江 之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泥马渡江"是一个源自中国民间传说的成语典故,其核心含义指借助某种看似不可能或超自然的力量脱离险境,常带有侥幸或荒诞的意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典故来源与字面意思

据传与南宋高宗赵构(康王)的逃亡经历有关。故事载于明代笔记《南渡录》等文献:康王赵构曾被金兵俘虏,后寻机逃脱。逃至磁州(今河北)时,夜宿崔府君庙,梦见神人告知金兵将至。惊醒后,发现庙外仅有一匹泥塑马,情急之下骑上泥马,竟得以渡过大河(黄河),摆脱追兵。此传说后被神化为"泥马渡康王",成为帝王受天命庇护的象征。

二、词典释义与引申义

在汉语词典中,"泥马渡江"通常解释为:

  1. 字面义:指以泥塑之马渡过大江,比喻凭借虚幻或不可能的事物实现目标。
  2. 引申义:
    • 侥幸脱险:形容在绝境中意外获救,带有偶然性。
    • 荒诞不经:讽刺依靠虚无缥缈的力量解决问题,暗含不切实际。
    • 天命庇佑:古代常用于附会帝王神迹,强调"天意相助"。

三、权威文献与引用

  1. 《宋史·宗泽传》

    虽未直接记载"泥马"细节,但提及赵构任河北兵马大元帅时,宗泽建议其避开金兵锋芒,南下渡江(卷三百六十)。此事件为传说提供了历史背景。

  2. 《南渡录》(明代笔记)

    明确记载:"康王质于金,间道奔窜,倦息崔府君庙,梦神曰:‘金人追及,速去!’……庙门外有马,遂跃马南驰,既渡河而马不前,视之乃泥马也。"(明代佚名撰,现存于《说郛》等丛书)。

  3. 《汉语大词典》

    释义为:"指宋高宗赵构乘泥马渡江的传说故事。后用以比喻凭借不可靠的力量侥幸脱险。"(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5卷第1393页)。

四、现代使用与示例

现代语境中,该成语多用于文学或口语,强调"侥幸成功"或"荒诞手段",例如:

"他这方案简直是泥马渡江,居然能通过评审,全靠运气!"


参考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泥马渡江”是一个源自南宋时期的典故,主要与宋高宗赵构的传说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该词字面意为“泥塑的马驮人渡江”,实际指代赵构(即后来的宋高宗)在靖康之变后逃脱金兵追捕的传奇经历。传说中,他被泥马所救,最终建立南宋政权,象征天佑皇权、逢凶化吉。


典故起源与情节

  1. 历史背景
    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俘。赵构作为徽宗第九子,因在外招兵幸免于难。

  2. 传说核心
    据南宋辛弃疾《南渡录》等记载,赵构被金人扣押期间,曾在崔府君庙中假寐,梦中得神人提示“金兵将至”,并获赠一匹马。他骑马南逃,渡江后马化为泥塑,方知是庙中泥马显灵相助。


文化影响与质疑

  1. 民间传播
    故事在宋元话本(如《京本通俗小说》)和明清小说(如《醒世恒言》)中广为流传,成为“天命所归”的象征。

  2. 历史真实性
    清代学者赵翼等考证指出,此传说实为南宋政权为巩固统治而编造的政治神话,目的是神化赵构的合法性。


“泥马渡江”本质是借神异叙事美化统治者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君权神授”思想。实际历史中,赵构的南渡更多依赖军事部署和机遇,而非超自然力量。需注意区分文学演绎与史实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八镇熛烬冰解冻释不効插翅难飞宸明尘微出于意表毳服抵掌而谈耳食之言凡俚風虹风鸦割慈公诉后骨黄芽白弧室护士长鹄钥将扶疾戾靖晏金黄积强来潮澜贱两用衫流光瞬息糜躯碎首牛转草弄精魂跑节场平谈繁台裘领奇赢全物人臣荣班柔道散隶散文诗神歌牲器生洲深劾实音手板暑溼桃源洞特赞天外飞来五恶趣乌韭无头告示小汙校业邪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