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醮事的意思、醮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醮事的解释

道士所做斋醮祈祷之事。 元 虞集 《中书平章政事蔡国张公墓志铭》:“上命道士 刘志清 以其法为醮事。”《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到得醮事已毕, 道元 便觉左耳后边,有些作痒,又带些疼痛。”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 济南 有 帝舜祠 ,在南门之内。癸未春方作醮事,火忽自殿上出,顷刻焚爇殆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醮事是汉语中特指道教祭祀仪式的专有名词,指道教为祈福消灾、超度亡灵或酬谢神恩而举行的斋醮科仪活动。该词由“醮”(古代祭祀礼仪)与“事”(特定活动)复合构成,最早见于《道藏》典籍,如《灵宝领教济度金书》记载“凡建大醮,当依科奉行”。

从历史发展看,醮事可追溯至先秦的“坛祭”传统,汉代被道教吸收形成完整仪轨,唐代杜光庭编纂的《太上黄箓斋仪》系统规范了醮事的流程,包含设坛、上供、焚香、诵经等环节。宋代《云笈七签》将醮事分为金箓斋(帝王用)、玉箑斋(臣僚用)和黄箓斋(百姓用)三类体系。

在文化内涵层面,醮事承载着三重功能:一是通过《步虚词》等韵文沟通天地(《道门科范》),二是运用符箓、法器等物象构建神圣空间(《上清灵宝大法》),三是借助禹步、手诀等身体语言表达宗教象征(《灵宝玉鉴》)。现代道教学者李养正指出,醮事本质上是通过仪式行为实现“天人感应”的宗教实践(《道教仪礼研究》)。

当代道教协会颁布的《斋醮科仪规范》明确要求,醮事须由受过箓的法师主理,需严格遵循《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等古籍记载的程式,包含启坛、请神、献供、送神等十二项核心仪节。北京白云观、龙虎山天师府等道教圣地每年定期举行罗天大醮等国家级醮事活动。

网络扩展解释

“醮事”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与宗教仪式和传统礼俗相关,具体含义如下:

1.基本定义

2.具体内涵

3.应用场景

4.相关延伸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仪式流程或古籍案例,可参考《仪礼》《礼记》等文献,或道教相关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百炼千锤白夷别宫牀上安牀絘布大报盗剽斗夺豆甲蠹虫恶恶烦言碎辞官音回思箭子叫讙金狄积帙隽望客丁可听乐战乱丝鹿耳巾买复茂绪米酒名利场密蓬蓬摸黑母难之日念奴乜些宁缺勿滥漂没坡仙钤律栖逸旗幢赛如折伐笙咽生支蜃珧失国失脱霜籁四溃绥服厅堂统共通力危竿味况乌纱帢翔翼闲燥笑嗔卸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