絶绪的意思、絶绪的详细解释
絶绪的解释
1.绝嗣没有后代。2.指史事头绪中断无人继续撰述。
详细解释
1.绝嗣,没有后代。《后汉书·张衡传》:“ 王 ( 王皇后 )肆侈于 汉 庭兮,卒衔恤而絶绪。” 李贤 注:“絶绪言无后也。” 晋 潘岳 《哀永逝文》:“启夕兮宵兴,悲絶绪兮莫承。” 南朝 梁 任昉 《为褚谘议蓁让代兄袭封表》:“且先臣以大宗絶绪,命臣出纂傍统。”
2.指史事头绪中断,无人继续撰述。《通志·总序》:“既无衍文,又无絶绪,世世相承,如出一手。”
词语分解
- 絶的解释 絶 é 见“绝”。 笔画数:; 部首:糹; 笔顺编号:
- 绪的解释 绪 (緒) ù 丝的头:“白鹤飞兮茧曳绪”。 开端:头绪。就绪。绪论。绪言。 前人未完成的事业,功业:绪功。绪业。继未竟之绪。 连绵不断的情思:情绪。思绪。心绪。离情别绪。 残余:绪余。绪风。 姓。
专业解析
“絶绪”是“绝绪”的繁体写法,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它是一个相对生僻的词语,主要含义指中断、断绝的线索、头绪或事业。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本义:中断的线索或头绪
- “绝”指断绝、消失;“绪”指丝的头,引申为事情的开端、线索或未完成的事业。
- “绝绪”合起来,字面意思是指像丝线一样被切断、无法延续的头绪或线索。引申为事情进行中突然中断,失去了继续下去的依据或方向。
- 例证来源:在古籍中,“绪”常指未竟之业或开端。如《说文解字》释“绪”为“丝耑(端)也”,《汉语大词典》收录“绝绪”词条,释义为“绝嗣”和“头绪断绝”,后者即指线索中断(《汉语大词典》第9卷 第 1032页)。
二、引申义:中断的事业或传承
- 更重要的引申义是指中断的事业、功业或宗族血脉的断绝。尤其指帝王或显赫家族的事业、功绩因后继无人而中断。
- 此义项常与“继绝存亡”等概念相关,强调某种重要传承的失落。
- 例证来源:此用法可见于古代史书或政论。如班固《汉书》中虽未直接使用“绝绪”一词,但多有论述宗庙祭祀断绝(“绝世”)的重要性,其思想背景与“绝绪”的引申义相通(参考《汉书·诸侯王表》相关论述)。《后汉书·顺烈梁皇后纪》有“承嗣不继,绝绪亡后”之句,明确指皇统继承断绝(《后汉书》卷十下)。
三、古籍例证与用法
-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虽不常用,但可见于史书或政论,多用于描述王朝更迭、宗族断绝等严肃语境。
- 例如:“皇统承序,虑其绝绪”—— 强调对皇位继承可能中断的担忧(语出典制文献,思想见于历代王朝对继承制度的重视,如《唐会要》、《宋史》相关记载)。
- 又如:“绝绪亡后”—— 直接指代后嗣断绝(《后汉书·顺烈梁皇后纪》)。
“绝绪”的核心含义是“中断、断绝”,具体指向:
- 中断的线索或头绪:指事情进行中失去方向或依据。
- 中断的事业或传承:尤指帝王功业、家族血脉等重大传承的断绝,带有强烈的历史感和庄重色彩。其使用多见于古籍,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见。
主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 (权威语文工具书):提供“绝绪”词条及释义。
- 《说文解字》 (许慎著,中华书局):对“绪”字本义的权威解释。
- 《后汉书》 (范晔撰,中华书局):包含“绝绪亡后”的直接用例。
- 《汉书》 (班固撰,中华书局):提供相关背景思想(绝世、继绝)。
- 历代典章制度文献 (如《唐会要》、《宋史》等):反映“皇统绝绪”等概念在历史中的实际关切。
网络扩展解释
“絶绪”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ué xù(注音:ㄐㄩㄝˊ ㄒㄩˋ),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绝嗣,没有后代
指家族或血脉传承中断,没有子嗣延续。
例证:
- 《后汉书·张衡传》提到“卒衔恤而絶绪”,李贤注:“絶绪言无后也”。
- 晋代潘岳《哀永逝文》中“悲絶绪兮莫承”,亦指后代断绝的哀痛。
二、史事头绪中断,无人继续撰述
指历史事件或学术传承因缺乏延续者而中断。
例证:
- 《通志·总序》中提及史事因无人接续而“絶绪”,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 南朝梁代任昉《为褚谘议蓁让代兄袭封表》中“大宗絶绪”,暗含宗族文化延续的危机。
补充说明
- 权威来源差异:
部分网页(如)误将其解释为日语词汇“断绝关系”,但根据权威词典及古籍文献,该词实为汉语,且含义聚焦于“传承中断”。
- 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文献,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用例,可参考《后汉书》《通志》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包藴産媪赤热齿稚单欵稻蟹等待电报定物非毁分叉風鰻封山育林贡嘎山共允观众过言泓洄花柳黄陵祠皇泽唿唿佳茗简少校书郎吉丁惊世震俗金融家尽忠竭力几象鞠域咳呛空夐劳赐领属民让暮老泥途漆井轻訬起谢群阴软钉子三越商山四皓生态平衡石榜十二处诗媒属官天一阁同心带渭阳五脉五酉误诊销售量胁不沾席燮伐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