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佩玉;冠饰之玉。《周礼·天官·玉府》:“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服玉,冠饰十二玉。” 孙诒让 正义:“《弁师》又有玉笄、玉瑱,当亦在服玉之内。 先郑 不言者,文不具。又《月令》春服苍玉…… 后郑 注彼云:‘凡所服玉,谓冠饰及所佩之衡璜也。’”
“服玉”是中国古代礼制中的专有名词,主要指佩玉和冠饰上的玉器,常见于周代典籍,具体解释如下:
服玉即佩戴或装饰在冠冕上的玉器,属于古代贵族礼仪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周礼·天官·玉府》记载,周天子佩戴的“服玉”包括冠饰、佩玉和珠玉三类,其中冠饰是核心部分。
服玉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承载着礼法规范。例如《周礼》规定由“玉府”这一官职专门管理服玉的供给,体现古代“以玉彰德”的传统观念。
《服玉》是一个词语,形容人对玉石的崇敬和敬重。我们来拆分一下这个词语的部首和笔画:
部首:讠(订字头)和玉(玉字旁)
笔画:共有15画
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人将玉石视为宝贵的财富,认为玉石具有灵气和美好的象征。因此,对玉石的态度非常敬重和崇敬。
在繁体字中,服玉的写法和简体字一致。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古时的服字是“裹也”,而玉字则是用“琢”字代替。所以,古时的写法是“琢裹”。
以下是一些使用《服玉》这个词语的例句:
1. 他对玉石的态度非常虔诚,真是个**服玉**之人。
2. 这块玉石非常精美,足以令人**服玉**。
一些与《服玉》相关的组词包括:佩玉、悬玉、怀玉等。
一些近义词包括:敬玉、崇玉、仰玉。
相反的意思可以使用反义词“不敬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