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注重衣饰的年轻人。 清 黄景仁 《王述庵先生招集蒲褐山房》诗:“帬屐都饶 晋 代风,风流更属 王 家事。”
“帬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帬屐”读作qún jī(),其中“帬”同“裙”,指下裳;“屐”指木底鞋。原指六朝时期贵族子弟的衣着装束,后引申为注重衣饰的年轻人或衣着时髦的富家子弟的泛称。
该词兼具服饰特征与身份象征的双重含义,既描述衣着考究的年轻人,也隐含对浮华风气的委婉批评(如“裙屐少年”一词常含贬义)。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词语(如“縠屐”“木屐”),可参考搜索来源中的其他网页。
帬屐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它指的是一种传统的日本木屐。这种鞋子由厚木质鞋底和细木质鞋面组成,可以通过绑带固定在脚上。帬屐通常由稻草、木材或草编成,以提供舒适和防滑的效果,被广泛用于农民和平民阶层。
帬屐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巾”部,右边是“屐”部。它总共有12个笔画。
帬屐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它的繁体字是「帬屐」。
在古代,帬屐这个词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其中一种古汉字写法是「帣屐」。
1. 我看到一个农民戴着帬屐在田地里劳作。
2. 小明戴上帬屐,走在稻田里,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
组词:帬子、木屐、稻草鞋
近义词:草履、木雪鞋
反义词:皮鞋、布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