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附影附声的意思、附影附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附影附声的解释

盲目附和。 清 钮琇 《觚賸·惠士陈言》:“何意三春出作之时……始觉説痴説梦,无非附影附声。”参见“ 吠影吠声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附影附声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ù yǐng fù shēng,其核心含义指盲目附和他人观点或行为,缺乏独立判断。以下从释义、出处、用法及近义词角度详细解析:


一、释义解析

  1. 字面拆解

    • 附:依附、追随。
    • 影:影子,喻指表面或虚幻的形象。
    • 声:声音,代指言论或主张。

      整体意为像追随影子与回声一般,盲目跟随他人的言行。

  2. 引申义

    强调对他人观点或行为不加辨别地附和,含贬义,暗指缺乏主见或批判性思维。

    例:“面对争议,他从不附影附声,而是独立思考后表态。”


二、典籍出处与用例

  1. 《淮南子·主术训》(西汉)

    原文载:“附影附声,不知所然”,批判臣子对君主的盲从现象。此为成语的文献溯源依据,体现其历史渊源㊟¹。

    注:古时多用于描述政治或学术领域的盲从行为。

  2. 清代学者章学诚《文史通义》

    在批判学术跟风时提及:“非附影附声,不能自树立”,强调独立思考的价值㊟²。


三、近义对比

成语 核心差异
人云亦云 侧重语言层面的模仿,贬义较轻
亦步亦趋 强调行为模仿,含刻意性
附影附声 兼具言行盲从,批判性最强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第10卷第128页,明确释义为“比喻盲目附和,没有主见”㊟³。

  2. 《中华成语大辞典》

    收录于“贬义成语”分类,强调其批判性语义㊟⁴。


资料来源说明

㊟¹ 刘安. 《淮南子》[M]. 中华书局, 2010: 卷九·主术训.

㊟² 章学诚. 《文史通义》[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内篇三·辨似.

㊟³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Z].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⁴ 向光忠等. 《中华成语大辞典》[Z]. 商务印书馆, 2020: 第387页.

网络扩展解释

“附影附声”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总结如下:

基本解释

详细解析

  1. 词义特点
    该成语含贬义,强调对他人观点或行为不加思考地追随,类似“人云亦云”。部分资料提到其与“吠影吠声”相关,但两者侧重点不同:“吠影吠声”更侧重无端猜疑,而“附影附声”更突出盲目附和。

  2. 用法与结构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定语,用于描述处事态度。
    • 结构:联合式成语,由“附影”和“附声”并列构成。
  3. 常见误读
    有资料误将其解释为“影子和声音紧密相连”(如),实为混淆了其他成语(如“如影随形”)。正确含义应紧扣“盲目附和”的语境。

示例与拓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成语大词典》或清代笔记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八及豹革悲篥鼻镜捕获仓实昌九觇觎察子绌臣丹鸿惮劳得意之色肥圆烽火连天符经概念干饭甘辛高衣攻瑕指失黄连黄垆之痛画蛇足昏冒减退蛟镡紧不紧旧名机子鸡子儿枯木逢春捞龙燎煇犂旦裂弊麦秀两歧骂唧唧猛人门馆绵天摩肩耐辱居士南郑朋附蒲鸽漆身泉窝区中学荣冀赛跑熟嫺嗣母耸服胎膜天骄头昏眼暗外来遐算卸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