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捞龙的意思、捞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捞龙的解释

(1).使龙离海。喻处于困境。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楔子:“早是我受不过狠毒的儿夫气,更那堪不可公婆意,因此上拨下这牧羊差,粧出这捞龙计。”

(2).指引诱男人。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説一会不明白打凤的机关,使了些调虚嚣捞龙的见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捞龙”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分析:

一、核心词义

  1. 比喻处于困境
    字面意为“使龙离海”,指龙离开水域后失去生存环境,引申为陷入艰难处境。这一用法多见于元代杂剧,例如元·尚仲贤《柳毅传书》中“粧出这捞龙计”。

  2. 指引诱男性
    元代戏曲中常与“打凤”并用,代指设计引诱他人的计谋。如关汉卿《窦娥冤》提到“使了些调虚嚣捞龙的见识”。

二、文学与历史背景

两个义项均源自元代戏曲的隐喻表达,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权谋、困境的文学化描写,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

三、其他民间说法

部分低权威性资料提及“捞龙”与端午龙舟习俗相关(如捞龙头祈福),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词典或古籍记载,需谨慎考据。


建议:若需学术引用,请优先参考《汉语大词典》《元曲选》等权威文献,网络释义需结合出处权威性交叉验证。

网络扩展解释二

捞龙的意思

捞龙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无中生有地杜撰事情,或说话缺乏根据、凭空编造。通常用来形容某些言论或谣言缺乏真实性和可信度。

拆分部首和笔画

捞龙的拆分字是“捞”和“龙”。其中,“捞”的部首是手捞,总的笔画数是12;“龙”的部首是龙,总的笔画数是16。

来源

捞龙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朝康熙年间的小说《红楼梦》中。原文中有一篇题为《葬花词》的诗,其中有一句描述贾宝玉的悲伤心情:“捞尽蓝桥空水,冷馀深几许?”意思是用手把蓝色的桥上的水全部捞干,只剩下冷冷的水底。后来,人们引申出“捞龙”这个词,用来形容无中生有地杜撰事情。

繁体字

捞龙的繁体字是「撈龍」。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捞”和“龙”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康熙字典》对于这两个字的古汉字写法并未给出具体例子。

例句

他所说的那些事情纯属捞龙,毫无实际依据。

组词

捞谣、捞人、捞票、捞钱

近义词

造谣、编造、捏造

反义词

真实、可信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